“奖”与“罚”

  

  奖励,人人都想要。惩罚,那就没人想要了吧!
  我跟女儿就有一个“奖”与“罚”的约定。
  说起这个约定,还是调皮的女儿提起来的。女儿特懒,不愿意认真做作业,字迹越写越潦草。我实在看不下去,便试着跟她商量:“如果你把作业字迹评分得到B,妈妈就能给你奖励。”女儿一听就特兴奋,便天马行空地想开了:如果作业能得优B,就能得到奖励,那么得优A,优B+,优B-,是不是也有奖励呢?还有考试,如果到了妈妈规定的分数,是不是也有奖励呢?如果我帮妈妈干家务活,扫地啦,扔垃圾啦,这些是不是也有奖励呢?
  女儿兴高采烈地把她的想法告诉我。我跟她说:“做的好是有奖励,考试成绩好也有奖励,但是,如果作业做的不好,成绩差那是不是也要罚呢?”女儿一听,顿时不高兴了:“妈妈,怎么还要罚呀?”我说:“做的好就有奖,做的不好就得罚,有奖就有罚。你要争取得奖励,不要被罚呀。有了奖励,你就是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了,比如你同学手上的那种手表。”女儿着急地说:“可以奖励给我钱吗?”“好呀,妈妈也知道你最喜欢钱了,那么我跟你爸爸还有你一起商量下怎么个奖励法,好不好?”我对她说道。
  “妈妈,我帮你打扫房间了,是不是有奖励?”女儿拿着扫把对我说。这才制定“奖”“罚”规定一天,懒惰的女儿变勤劳了,居然主动打扫卫生了。我一看地面,就对她说:“有奖励,但是呢,打扫的不干净,只能得一半!”女儿瘪着嘴说:“好吧,一半就一半吧。”“那你自己的作业做完没有?如果不做完的话,是不是要罚?书包不整理,自己的干粮不放好,这些都是要罚的噢,墙上面都贴着呢!”“还没有呢,我马上去整理了!”女儿一听要罚,乖乖的去整理书包,完成没有完成的作业去了。
  小孩子总是有点惰性,偏偏我这个女儿还特别爱钱,我只能抓住她这个特性,把这个“奖”与“罚”与钱挂钩,这样她才有动力去认真做作业,努力改变她那懒惰的脾气。
  有“奖”才有动力,才能认真去完成每一件事。奖励时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能得到奖励,奖励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因此,在奖励的同时要 使孩子明确为什么要奖励他,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进步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进步的原因是什么,今后如何更好地努力,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要把物质奖励变成精神力量,推动孩子更快进步。有“罚”才能改进,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尽量让自己不再犯错。“罚”钱也只是一种手段,让孩子认识到如果不努力,不认真去做事情,不仅仅得不到奖励,还会受到“罚”。□尹月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