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梵高


识梵高,还是豆蔻年华。

那时,课业繁重,美术课是我唯一的调剂窗口。素描、写生、水粉上色,都让我充满兴趣。久而久之,我开始有些厌倦,因为在写实主义的绘画中,我只能机械地模仿,努力接近画面实际的比例和光影

我曾困惑,如果要写实,何不用相机拍一张,绘画的意义何在呢?如果人人的作品都优秀到无限接近,甚至难以辨别,那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又何从体现呢?

机缘巧合,有一天,我获赠了一本刀刀系列漫画慕容引刀在中致敬梵高,将刀刀狗巧妙融入了梵高的著名画作《星夜》、《夜晚的露天咖啡座》。又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在图书馆挑选课外读物,偶然间看到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原来,这位画家是梵高,一位用生活来绘出作品的狂热者。

梵高的作品,挥洒的是其狂热生涯的苦恼、忧愁、激愤、欢喜,是热血所染成的人生记录。在他所属的年代,梵高堪称开疆拓土的艺术家。他拒绝平整而冷漠的写实主义画作,以他对生命的热情,离经叛道地将目之所及描绘上红绿蓝,对画面的色彩做了很多主观的处理。他的笔下,唯有色彩是无所不能,以笔触燃烧生命,油彩挥洒激情用力几笔,画笔便得以饱蘸着高纯度的油彩短促地排线,很少反复来回描绘。

但是,生不逢时,当时的主流艺术是学院派,印象派作为新兴的画派尚未被主流社会所接受,更何况后印象派。梵高一生困苦,只用得起廉价的绘画材料,生前只卖出过几幅油画。他脆弱而敏感,善良仁慈却不谙世事,温暖渴望却过于狂躁,渴望朋友却不善言辞,追求爱情屡战屡败,得不到肯定而自卑,渴望康复却英年早逝。我欣赏他的品质和画作,感慨他的命途多舛,却只能深深地在心中敬仰和心伤。

倏忽十余年,我已长大成人。

对我来说,越经历社会,越感到迷茫,感到了类似梵高那时的无边无际的孤独。我迷茫,当今社会所谓的普适价值,真的必然真理么,是唯一的人生选择么?当理想和现实相悖,只要不波及原则,我仍然会接受大多的必然发生,不会表现出愤世嫉俗,但这真的正确么?我的正义感也会让我燃起拍案而起的冲动,但当同时看到身边人理智冷漠,基本会偃旗息鼓,无力争辩,满心失望无处诉说

我不明白,那些在世上挣扎的灵魂,难道只是一个个不相关的数字符号?哪里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以及对穷苦人们的怜悯与同情。

我不明白,那些应神圣对待的事物,难道只是一份份流水线的廉价快餐?在弥漫的浮躁气氛中,哪里还会有工匠精神和应被赋予的敬仰

我不明白,那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难道都理所应当遭受滥用和破坏?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花草树木沦为被遗忘的点缀。

我不明白,那些基本的精神和品质,难道只是我不够成熟的顽固和天真?真诚或遭致嘲笑,善良或被滥用,相互之间再也不敢坦诚相待。

对我来说,至爱梵高,不仅仅因为传奇的故事、感人的作品,更是被他的生命感动,被他本人及画作中的人性与温暖打动

他是如此善良,在最穷的人身上捕捉到了最伟大的信仰

他是如此真诚,卑微地用画作感谢每一位善待他的人们。

是如此热爱,深爱着土地,热爱着自然中的草草木木。

他是如此渴望,渴望着理解,穷其一生只为了获得认可。

我所处的时代,和他所处的时代,差了近100年。可我总觉得,我能够感受他画作中的情感逐渐明白,当自我价值观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时候,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坚持自我,静默却不妥协地与时代抗争。当自我主义、金钱至上泯灭了感情,人至少还可以用作品来表达自己,即使当世的人们不认可,后世也终究会认识到这真诚的价值。

陈丹青说,梵高的好在于“憨”,那种老实不仅仅是技巧上的拙,更是情感表达上的“实心眼”。梵高打开了他全部心胸,倾尽了她全部热情,每一幅画都如剖心挖肺一样,把自己的灵魂打开来、张开来,不留保留的画。

人活一辈子,永远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甚至用它来献祭生命,应该是倾尽全力追求的最高品质。至爱梵高,愿此生温暖真诚,不变初心。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