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去感受的事情

   华兹华斯在《丁登寺赋》中写道,和谐的力量,欣悦而深沉的力量,让我们的眼睛看清事情内在的生命。与其说是对自然神力的描述,不如说,人身居自然中,早已与之融为一体。对自然的认知,发于“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的好奇,觉知“渺沧海之一粟”的敬畏,不自觉敬仰自然生命的深度,听凭自然导引,追求所爱。在人生的进阶行程中,渐渐地,如此频繁在精神上转向自然,生息与共。几经轮回,大家都是如此,这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做的事,要用一生去体悟的道理,直到时间没有时间。

 

“你”来自那颗星?

《走向虫子》是我们努力迈向生命的第一步,出于好奇,也出于对自然生命最初的戏谑。看到蚂蚁扛着二十倍于它的体积的干虫,试图爬上“高大的土块”,我们无法猜测其中的用意。只是,当时我们用自己的思维,帮助了蚂蚁,然而并没有获得感谢。殊不知,当时的举动实则是在主宰一个生命的行程。生命平等,这成了一种亵渎。蚂蚁搬食物的例子,是生命展现出的自尊和执着,虫子也好,草木也是,我们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只弄懂了自己,不懂它们。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但它的内心从来只是紧闭着。 自然的思想维度,总是高于单独的我们。面对自然,应当保有一分敬畏之心。

自然的高贵是源自生命的坚忍。多年未住的老房的地板上,冒出了新长的绿芽,不再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错觉,给“离家老大回”的人,一份厚礼。在黑夜,总有一道黑影,困扰着孩童的梦,次日,霉烂的草垛边,一棵枯死的老树突然长出许多枝条和叶子。不用迟疑,我们会惊觉昨夜生命的预报,想象树根汲水重生的隐忍史,面对生命,我们无法吝啬赞美之词。

深夜孤鸟鸣,惊醒沉睡的孩童。童真与自然,创造出一道难解的哲学题。“昨晚,你听到了八声鸟叫吗?”从村东问到村西,永远没有答案,就这样消散在那个深夜的山风里。一个人的体验,划出了自己的存在性世界。自然,清水洗尘,让我们看清自我,体悟内心,萌生出“剩下的事情”、“远离村人”、“两只狗”等一系列奇怪命题,思考了我们从未深入探索的领域,倾诉了埋藏已久的内心独白;对于自然,并非抱有虚妄的信念,而是真实的回应。栖息于落日的余晖和清新的空气,蔚蓝色的天空和空旷的土地,心灵不再被包裹起来,害怕、寂寞、孤独、愉悦,林林总总的情感都能诉诸大地。自然,教会我们真实面对自己。毕竟,涌入人潮,我们又将换重一冲身份,扛下世俗的责任。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在“一个人的村庄”里,我们“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麻木的生活,闭塞了诗和远方。在世俗的人潮中,我们渐渐失去了感受美的兴趣。或者说,我们将自然格挡在世俗的大门外。我们总是抱怨活得太累,生活不易。殊不知,我们仰赖的自然从未吝啬小幸福。只是,我们忘记了擦干净窗玻璃,让阳光照亮身心;忘记了向一朵花微笑,让绚丽布满整个眼眶;忘记了填平心中的某个小坑,让动听歌谣萦绕我心。

局限在一窗一室的小空间,浮云遮望眼。将心置于自然中,我们能体悟博爱与善良的本真。“在大自然和感觉的语言中,隐藏着最纯洁的思想之铁锚,以及我整个精神生活的灵魂”。诚然,自然没有功利性和感情色彩,一视同仁,也不吝啬给予我们一方之地。顾盼流转的眼光传递了野性的真情,足以启迪居于其中、沧海一粟的我们。鸟的鸣叫、狗的奔跑,花的绽放,草抽芽,都会在我们的视线中停留许久,仿佛是深藏的心灵得到召唤。眼神聚焦于斑斓的大地,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生命个异,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之处,回归自然,不外乎寻找到自己的那份精彩。懂得在生命中,查找自己的痕迹,幸福在心与自然的距离之间蔓延开来。

听凭大自然的引导,我们可以逃避喧嚣的环境,追求曾经所爱,虽然感觉不再,心境难描,但是,曾经的形态依旧烙印在现在的自然中,有一种情怀依旧萦绕在心间。

自然是贮藏记忆的备忘录,带着念想的温度。寒风吹彻,响起了姑妈的叮咛,天热了让你妈过来喧喧”;黄昏来临,看到了家人团聚吃饭的场景。“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用力生活的我们,脚步太快,快得忘记了过去,快得留不住现在,很多记忆,都要自然点染,才能如梦初醒,从现实中抽离出来。邻家烟囱“硝烟弥漫”,驴、马健硕的体态,父亲劳作回家的背影,那些童稚时光,一一消散在晨风中,所幸在自然的保存下描摹出淡淡的轮廓。

  慢下脚步,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挽留。诚然,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但是我们也有珍藏记忆的权利。至少,我们可以留下宝贵的照片,在背面写下最珍贵的话语。意气风发少年时,人生在世不称意......每个阶段,都会勾起某些记忆,流露当时特有的情愫,亦不是自然的鬼斧神工?时光,总是在提醒我们,时不时纪念从前,寄寓未来。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

“一个人的村庄”就是属于自己的一个梦,虽不是黄粱美梦,却也历遍生命的悲欢离合。我们虔诚到,用一生去感受生命这件事情。在广袤的自然之中,我们是渺小的个体,承载了不同的生命意义。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