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行

 编者按:《恒逸报》的不断发展,凝结着公司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也离不开恒逸文字工作者的辛勤付出。25年来,恒逸人笔耕不辍,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以“追梦人”的担当与情怀,记录时代变迁以及这个时代背景下的恒逸故事。风云廿五载,激情写华章。恒逸人的笔端镜前,留存着这家千亿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铿锵足音,留存着员工工作生活的温暖记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恒逸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远在路上”的奋斗姿态,讲述恒逸好故事、传递恒逸好声音。在《恒逸报》创刊25周年这个重要而特殊的时间节点,他们也纷纷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看着《恒逸报》,过去的情景就会浮现:一代一代报人不以为苦,自得其乐,敢于担,乐于奉献,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推动恒逸宣传事业的薪火相传。看着《恒逸报》,从采、遍、写、改、排、校等都体现了编辑的酸甜苦辣,也包含公司领导的循循善导和期待,挥洒了工匠人的心血和汗水。看着《恒逸报》,回往过去,我们倍感自豪,信心满怀,深知任重而道远,我们继续发扬爱岗敬业、团结向上的精神,努力打造恒逸报文化,为恒逸报的更好明天而奋发进取!

—— 佟丽娜


1995年的今天,《恒逸报》创建。创刊以来,她始终与恒逸同行、与员工同心、与时代同进。她如一张底片,定格了恒逸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又如一个纽带,促进了恒逸精神家园的构筑。当时光把故事刻进树里,便有了年轮。当恒逸报人把恒逸走过的每一串脚印、经历的每一瞬精彩化于笔尖、跃于纸上,恒逸文化便有了色彩和活力。如果说流行语是时代的年轮、皱纹是脸庞的年轮、情感是内心的年轮,那么,事业则是恒逸报的年轮。祝福恒逸报的明天会更好!

—— 石磊


去年7月份,我告别母校来到公司开始实习。恒逸提供了我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对于我而言,这至关重要,我应该对公司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也因此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所以,我从多方面了解到了公司,从百度官网上,从前辈熟人那里,而我真正了解这个接纳我的懵懂无知的平台,是在一张报纸上。从中,我看到了公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有同事们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总结感悟。我很快被这份报纸所吸引,并从中“读取自己”!

—— 杨蓉


犹记得我第一次写稿的景象,虽然这只是关于一个小活动的稿件,但对于我这样一个文字功底不足的工科生来说,可以算得上是绞尽脑汁了。短短几百字的推文,我花了整整4个小时去编辑、斟酌。当署名为自己的文稿成功发表的时候,一种自豪感、满足感涌上心头。对一个写作小白来说,《恒逸报》就是最好的学习资料,每次出来后我都会细细咀嚼排版、文字、写作手法,争取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后来,陆续有自己的稿件发表出来了,多了几分惊喜。值此《恒逸报》创刊25周年之际,让感谢与感恩同行。

—— 周婷


还记得去年3月份,我第一次向《恒逸报》投稿,是一篇回顾自己很多年前利用电饭煲如何制作美食度过无聊的出租屋生活的文章。我投时并不是很有信心,在我看来,这篇文章实难登“大雅之堂”,只是展现生活中的小趣味。随后,我又断断续续地投搞,都是记录生活中小趣味小确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恒逸报》排版用心,重点突出,尤其副刊极富人情味,内容也较为丰富。或是对某一本书的读后感,或是记录生活中盎然趣事,或是探讨提高效率的工作方法,或是撷取生活中某一时刻的思想闪光,篇幅不一,但文笔生动,通过他们的描述,再平淡的生活也自有真味。《恒逸报》就像一位朋友,记录所有恒逸荣耀的时刻,采撷员工动人的风采,沉淀你我的心绪与智慧,年复一年陪伴着恒逸人。今后,相信这位“朋友”依然与你我同行,在时光流转中,与我们相亲相依。

—— 陶益萍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ICP备050850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