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整个春节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才算真正结束。相对于除夕夜的鞭炮声,我们更期待元宵节的“偷青”活动,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回味无穷。
“偷青”在我们家乡原指在正月十五元宵夜,背上背篼成群结队前往当地农村菜地里偷菜,只有被偷过青的菜地,来年才能果蔬茂盛,五谷丰登,有好的收成。有些农户也会刻意留些蔬菜不收,只等“偷青”的小分队“光顾”,满心期盼来年又是丰收年。而大多“偷青”的队伍也会自觉遵守规则,在田地里摘取长势较好的蔬菜作物,绝不破坏还未成熟的农作物,更不能去破坏水田,踩实土地。这些不成文的“偷青”习俗在我青少年时期年年如此,从不间断,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一把手电、一个背篼就是“偷青”的基本装备了,有些人还会带上镰刀和棍子。镰刀用于对付韭菜、莴笋、莲花白一类的蔬菜;而棍子除了当拐棍用之外,还可以用于防身,毕竟广大农村地区几乎家家养狗,就怕万一谁家的狗狗没有栓上,中华田园犬的威名可不允许挑战。
我们“偷青”一般都不会漫无目的去寻找菜地,原则上在前一天就要到周边农村“踩点”。看看哪家农户的菜地蔬菜旺盛、品种繁多,侦查完毕就指定路线和方案,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路线,偷到所需菜品。
正月十五的晚上,天色一暗,大家就集体展开行动了。按照提前制定好的方案,整理装备、进行人员分工、明确进攻路线和撤退路线,然后就两人一队各自散开出去“偷青”了。留守人员则负责准备好火锅底料,只等大部队凯旋而归,烫吃活菜了。
由于之前部署周密,大家基本能在规定时间准时归队。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一帆风顺,有的伙伴可能已经摔倒几次,一身泥土回来;有些伙伴因为害怕一无所获;有些伙伴则是被狗撵了回来……各种突发事件总是能让人笑到肚子疼。展示战利品的时候,又是一阵爆笑,猪草、烟叶、麦苗……这些东西都被偷了回来,大家有了互相调侃一年的素材,也是一辈子值得珍藏的美好记忆。
“北京炉”上的火锅沸腾着,阵阵麻辣味十足的香气催促着大家尽快挑选其中能被食用的蔬菜。清洗干净,入锅开涮,可能是因为大家晚上“偷青”活动量太大,一个个狼吞虎咽的大口嚼着半生不熟的蔬菜,谁都不甘落后。虽然吃相让人忍俊不禁,但或许在大家眼里,就是这样一顿毛躁的宵夜,是整个一年里最香一顿火锅,最开心好笑的一顿火锅,所以才年年期盼。(冷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