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中秋节

    一提到中秋节,大家脑海里可能立刻浮现出皎洁的圆月、香甜的月饼,还有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记得儿时,中秋前夕,整个村子便开始弥漫着一种祥和的氛围。家家户户的烟囱里,不再只是日常的炊烟袅袅,而是多了几分甜蜜与期待。老宅的院落里,大人们忙着张罗团圆饭,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气,是家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大家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厨房与院落之间,他们或是在石磨上缓缓推动着沉重的磨盘,将金黄的玉米粒细细研磨成粉,准备制作那传统而美味的月饼;或是手持锋利的刀具,在案板上灵巧地切割着红枣、核桃,为月饼增添一抹诱人的香甜。而我,总是那个跟在大人身后,眼巴巴望着,偶尔偷吃几颗干果,满心欢喜的小跟班。

    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母亲亲手包制的月饼。母亲会先和好面,那面团柔软而有弹性,仿佛蕴含着家的温暖与力量。接着,她将精心调制的馅料一一摆放在桌上,有甜而不腻的红豆沙,有香脆可口的五仁,还有我最爱的枣泥馅,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面团,在手中轻轻揉捏,再包上满满的馅料,封口、按压,最后放入特制的木质模具中轻轻一磕,一个个月饼便成型,上面或印着“团圆”、“福”字,或是精美的花纹,寓意着吉祥与美好。

    我吃过的月饼中,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甜腻或咸香口味,山西月饼更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与口感的层次分明。比如,太原的提江月饼,外皮酥脆,内馅甜而不腻,每一口都是对传统手艺的致敬;运城的油酥月饼,则以酥软著称,轻轻一咬,满口生香,让人回味无穷。而右玉的胡麻油月饼,以当地盛产的纯葫麻油为主料,并配以上等面粉、白砂糖,辅之以玫瑰、青红丝、核桃,采用传统工艺配方结合现代生产技术精制而成,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散、久放不馊”的特点。这些月饼,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更承载了山西人对中秋的深深眷恋。

    山西人对中秋的赏月活动尤为重视。夜幕降临,一轮皓月当空,家家户户或聚于院中,或登高望远,共赏那轮皎洁明月。此时,家家户户还会举行简单的祭月仪式,摆上香案,供奉月饼、瓜果等时令佳品,虔诚地向月宫中的嫦娥仙子祈福,祈求家人平安、五谷丰登。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更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深情寄托。

    在山西的许多地方,中秋之夜还有放天灯、舞火龙、提灯笼等独特的庆祝活动。天灯,又名孔明灯,人们亲手写下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许,点燃后缓缓升空,化作夜空中最温柔的星光;舞火龙,则是山西乡村地区独有的表演形式,村民们手持用竹篾扎成的火龙,在夜色中翻腾跳跃,火光四射,寓意着驱邪避害、祈福迎祥;街头巷尾一盏盏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灯笼,它们或是由竹篾扎制,外面糊上彩纸,或是直接购买的现代电子灯笼,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小伙伴们会提着各自的灯笼,穿梭在人群中,比赛谁的灯笼更亮、更有趣。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今,岁月流转,我已长大成人,但那些关于山西中秋习俗的记忆却如同山西陈年老醋,越久越迷香。每当这个节日来临,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山西的中秋,是一幅幅温馨而又生动的画面,是味蕾与心灵的双重盛宴。在这里,每一个习俗、每一种美食、每一场活动,都是对“团圆”二字最深刻的诠释。随着岁月的流转,这些习俗或许会有所变化,但它们所承载的情感与记忆,却如同那轮明月一般,恒久不变,照亮着每一个山西人的心田,也让这份独特的中秋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悦佳鑫)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ICP备050850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