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者恒逸

1733211672509650.jpg



编者按:日前,由浙商研究中心编著的《浙商创业之路和传承之道》一书在杭州首发。该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作序,红旗出版社出版,遴选了恒逸等20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通过新闻纪实的语言书写了白手起家的浙商故事、生生不息的浙商事业,传扬浙商的“四千”精神,为广大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传承交班的参考,为助推民营经济“两个健康”解疑释惑。现转发入编此书的《能者恒逸》一文,以飨读者。

    

    与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逸集团)一片平房的老厂区相较,如今拔地而起的集团大楼让人生出沧海桑田之感。

    但也有不变。

    老厂白色长条瓷砖外墙上的 8 个大字“永不止步,缔造辉煌”依然驱动着恒逸集团的发展。“让中国悠久的纺织历史,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再次闪现耀眼的光芒”,已经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建林的选择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作家路遥《人生》的开篇语,一直影响着邱建林。

    人总是会面临不同的选择,每一次或大或小的决定,回头看去,都影响着他的人生路。

    

    01农门跃出“养珠大王”


    1963 年,邱建林出生在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翔凤村一户农民家里。

    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又多,父母常为吃了上顿没下顿而发愁。年幼时,邱建林最大的愿望是“吃顿饱饭”。

    为分担家中经济压力,1976 年初中毕业后,年仅 13 岁的邱建林跟着大人们到钱塘江畔的围垦土地上,割草喂羊挣工分。

    并非邱建林不想念高中,只因当村干部的大哥跟他说:“我们全村只有一个读高中的名额,你得把机会让给其他贫下中农子女。”聪明好学的他从此告别教室。

    年少时,邱建林身体瘦小,干活要比别人更吃力。踏霜踩露而出 , 披星戴月而归,他心里憋着一股劲。

    

    创始人说:

    因为家里穷,因为没机会,你必须卖命干活。只要给你机会,你一定要干出个模样来!(邱建林)


    前所未有的环境,造就了前所未有的一代人。童年的贫寒和少年的艰苦,使得邱建林养成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立下了发愤图强、摆脱贫困的志向。

    1978 年 12 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吹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催发了中国经济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1981 年,钱塘江南岸的萧山县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社办企业迈步探索。

    邱建林所在的翔凤村属平原水乡,河流纵横。为发展集体经济,村里决定利用优质水资源,在原有渔场的基础上扩大经营范围,开办一个珍珠养殖场。

    这一年,刚满 18 岁的邱建林被选入村办珍珠养殖场工作,正式当上了一名工人。对于人生的第一次工作机会,邱建林非常珍惜。下河摸蚌,育蚌繁苗,邱建林什么苦都吃,什么活都干,一心扑在珍珠养殖上。

    由于缺乏技术,养殖场的效益一直上不去。邱建林通过“走出去”学习,没过多久就崭露头角,成为一名技术顶呱呱的养珠能手。

1983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邱建林听说有的地方养殖的三角帆蚌,与自养的土生褶纹冠蚌相比,产的珍珠色泽更黄亮,价格也要高很多。几经周折,他从外地引进了三角帆蚌。此后,养殖场产珠量逐年稳步上升,优质珠吸引了省内外珍珠商竞相上门采购,价格最高时达到 8000 元 / 千克。

    为提高珍珠附加值,邱建林向村里提议聘技师、购设备,于 1985 年创办了珍珠饰品工艺厂。

    时年 22 岁的邱建林受聘担任厂长,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厂长头衔。他放开手脚干了起来,将珍珠加工成项链、手镯和戒指等系列饰品,远销深圳、珠海,直至港澳。

    工厂规模迅速扩大,跻身全省珍珠行业前三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汇大户”,邱建林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珠老大”。为此,当时的杭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局专门嘉奖他一辆摩托车。

    “那时候我们的厂子对国家创汇贡献可大了,一元人民币换一元美金,你说效益有多好。”谈及此事,邱建林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02“扭亏厂长”


    邱建林继承了父辈勤劳与善良的美德,又比父辈多了一分挑战与拼搏的精神。育蚌产珠的成功,并没有让他就此满足。

    1987 年年底,随着儿子的呱呱坠地,邱建林体会到了初为人父的喜悦,也感受到了肩负的重任,更用心琢磨起自己的事业。特别是听了前辈鲁冠球讲的“奋斗十年添个零”,他大受触动,心中的创业念头由此萌发。

    衙前镇位于萧山和绍兴两地交界,素有“龛赭锁重门,屏藩叠嶂;东西分两浙,吴越通衢”之称。萧绍地区具有悠久的纺织历史,自南宋开始就兴起了土纺土织业。1988 年 1 月 1 日,萧山撤县设市;同年 10 月,绍兴柯桥轻纺市场开业。这两个历史事件交汇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纺织行业的勃兴。

    天生的创业基因和敏锐的市场嗅觉,让邱建林准确捕捉到商机,决计改行涉足纺织行业。在他看来,尽管自己喜欢珍珠这个行业,但并不适合一直埋头干下去,因为“珍珠不是生活必需品,市场规模受限,这个行业很难做得更大”。

    于是,邱建林拿出 2 万元存款,从绍兴市湖塘镇一家乡镇企业买了 4 台旧织布机,与人合伙办起了萧山工艺布厂。他从此开始了大半生与纺织行业的不解之缘。

    正当他把布厂打理得顺风顺水,准备在纺织这个领域干出点名堂来的时候,镇党委书记找上门,要求他去衙前镇丝绸化纤布厂担任副厂长,负责产销工作,理由是这个厂“亏得太厉害”。

    “万一救不活,岂不是自找麻烦?”一些好心亲友劝邱建林别犯傻。

    事实上,他心里也没底,可又觉得这是一次挑战自我、实现价值的难得机会,他最终选择接受重托。

    1989 年 2 月,邱建林走马上任。经过深入调研,他发现工厂基本陷于瘫痪!厂里没有流动资金,半年未发工资,职工把厂里的棉纱偷拿回家织毛衣的现象司空见惯。要让这样人心涣散的“烂摊子”起死回生,难度可想而知。

    救厂先救“人”。邱建林从恢复职工信心入手,带头自掏腰包 5 万元,想尽千方百计筹足 30 万元,随即召开全厂职工大会,为 180 多名职工当场补发了工资。

    “第一把火”直接点燃了人心,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起来了。

    解决了工资拖欠问题之后,邱建林接连采取严肃厂纪厂规、调整管理干部和公开选拔人才等举措,极大地提振了全体职工的精气神。

    但职工们不知道的是,在此期间,邱建林殚精竭虑,突患胸疾,长达数月。

    1990 年,工厂的效益扶摇直上,实现营业收入 1000 多万元,创利 100 多万元,成为当年全镇效益最好的企业,被评为萧山市一级工业企业。因此,邱建林这个曾经的“养珠老大”,又博得了“扭亏厂长”的美誉,并于 1991 年 7 月 10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次月,镇党委书记又一次找邱建林谈话,郑重地向他宣布了组织上的决定,调他到另一家濒临倒闭的镇办小厂——萧山色织厂担任厂长。

    

    创始人说:

    人活在世上就应执着于事业,为家乡父老的富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我们国家的强大作出应有贡献!(邱建林)

    

    面对组织再次寄予的厚望,邱建林二话不说,再度选择临危受命。1991 年 8月 18 日,28 岁的邱建林赴任萧山色织厂厂长。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步竟然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巨大转折。

    “当时,萧山色织厂年营业收入不到 1000 万元,总资产只有 260 万元,其中有 200 万元的银行债务,应收款坏账和库存贬值合计超过 60 万元,可以说已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了!”邱建林还记得他接手时整个厂的真实家底,“在 200 多名职工中,最高学历是高中,所有高中毕业的职工坐在一起连一桌也坐不满,一半以上职工是小学以下学历,有些甚至是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艰苦创业几乎是每一个企业家的人生底色,对于邱建林来说也不例外。“那个时候,我日夜想的都是如何使厂子尽快发展起来,难得有几餐饭与家人一起吃、有几夜睡过安稳觉!”

    身为一厂之长,他身先士卒,如同拼命三郎,扑下身子跑市场、抓生产,晚上窝在坯布仓库里只睡三四个小时,可谓“吃尽千辛万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狠抓现场管理、解决人浮于事问题的同时,邱建林广泛搜集市场信息,紧跟市场潮流,扩大有效生产。当年年底,即不到半年时间,萧山色织厂一举摘掉了“亏损帽”。

    

    03创建恒逸集团


    1992 年,思想又一次得到大解放,全国上下冲破了“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掀起了新一轮开放热潮,让中国这艘航船沿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航线加速前行。

    东方风来满眼春。“整个社会投资激情涌动,股票、房地产和第三产业的投资热潮席卷而来!”面对一股股“热浪”,邱建林却不赶时髦。

    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大发展需要有大投入,大投入才会促进大发展。邱建林本着“老厂办新厂、一厂办多厂”的发展方式,确定了“多方联合、规模发展”的经营方针。

    1993 年前后,邱建林多方寻找资金、寻找项目、寻找合作伙伴。公司与中央党校、胜利油田两家单位的下属公司先后达成联营协议,合计筹资 1400 万元,着手筹建印染和化纤两大项目。

    在项目筹建期间,为打响企业品牌,邱建林广泛征求意见,最终选定“恒逸”两个字作为公司名称和企业品牌。

    “恒”者,意为“持之以恒”;“逸”者,大概是因为邱建林本人生肖属兔,于是取其字形,意为“超过一般”。“恒逸”,寓意为“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

    1993 年 2 月,杭州恒逸印染公司开张营业;1993 年 5 月,杭州恒逸化纤公司第一台加弹机投入生产;1993 年 6 月 18 日,杭州恒逸实业总公司设立,同年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1994 年 10 月 18 日,恒逸集团宣告成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施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浙江首家省批企业集团,企业合作机制由联营改成股份制,邱建林担任恒逸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自此,恒逸集团进入了跳跃式发展的高增长期。1995 年,恒逸集团完成工业产值 3.95 亿元、营业收入 3.75 亿元,实现利润近 2000 万元,比 3 年前增长了 5倍多。

越是在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恒逸 1995 年度总结会上,邱建林给踌躇满志的经营班子“泼了盆冷水”。

    

    创始人说:

    从长远看,超常规发展肯定是违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我们务必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邱建林)

    

    邱建林在会上提出,要苦练内功,适当放慢发展速度,从战略高度上制定发展规划,把人才投资作为最优先的战略性投资。

    1996 年,恒逸集团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简称“一五”规划)方案出台,恒逸集团随即启动实施“1000 万元人才工程”,花重金“引进来”关键人才。同时,邱建林积极推动校企合作,联合在公司内部开办面向中基层管理人员的企业管理专业证书班。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企业。1996 年 10 月,萧山市的《关于今年第四季度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整体推进企业转制的工作意见》出台,衙前镇将恒逸集团列为首批转制企业。

   

    04做个长期主义者


    1997 年上半年,恒逸集团由乡镇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以邱建林为代表的经营团队拥有了企业绝大多数的股份。通过企业转制,恒逸集团以现代企业的形象登上市场经济的舞台,邱建林也由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恒逸集团掌门人。

    春风得意之时,也是危机四伏时刻。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国民营经济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对中国纺织业的出口带来了巨大冲击。

    在此大背景下,恒逸集团如何才能保持和巩固既有优势?邱建林审时度势,经过深思熟虑后,于 1998 年 6 月下旬召集董事会全体成员,召开了一次关乎恒逸集团未来何去何从的会议。

    会上,邱建林提议“弃卒保车”,将杭州恒逸印染公司停业转产。这无异于向平静的水面丢了一块大石头,遭遇了一边倒的反对。

    “我们这么大的一个集团,丢掉一块业务,很没面子啊!”

    “区区几千万元年产值的公司,就是养着它也无所谓!”

    “我们这家公司还是赢利的,为何要放弃?”

    这让邱建林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但他坚持自己的选择。

    

    创始人说:

    搞企业是一个长期行为,在危机面前,谁能占得先机,并能灵活应变,谁就是赢家。放弃一块业务并不丢面子,企业不思进取,发展不了,纳不了税,才是真正没面子的事!(邱建林)

   

     战略上的进与退,不同于战术上的攻与守。经过一番激烈争论,邱建林费尽口舌,终于统一了董事会成员思想,作出了将杭州恒逸印染公司停业转产这一壮士断腕般的决定。

    随后,邱建林对恒逸集团的“一五”规划进行重新修订,确立“一体化”发展战略。

    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恒逸人秉持“永不止步,缔造辉煌”的企业精神,高擎合作共赢大旗,敢为人先勇破冰,矢志不渝争上游,从田野大步迈向世界,坚定不移地朝着“做国际一流的石化产业集团之一”的企业愿景奔跑。


蝶变创新路


    01“后向一体化”


    恒逸集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 1974 年创办的萧山县衙前公社针织厂。1983 年,萧山县衙前公社针织厂添置了 2 台梭织机,更名为萧山色织厂,开始生产服装面料。

    1984 年 5 月,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萧山色织厂由社办企业变为乡镇企业。尽管萧山色织厂戴上了集体所有制的“红帽子”,但因观念束缚,夹缝求生,发展缓慢。1989 年至 1991 年,乡镇企业发展进入调整期,萧山色织厂陷入亏损泥潭。

    1991 年 8 月,邱建林临危受命,接掌萧山色织厂,当年该厂就扭亏为盈。他带领团队抢抓机遇,广筹资金,大胆开拓,相继筹建印染、化纤两大项目,并先后于 1993 年 6 月成立杭州恒逸实业总公司、1994 年 10 月成立恒逸集团。1996年,恒逸集团制定“一五”规划,并于 1997 年上半年成功转制,由乡镇企业蜕变为民营企业。

    1998 年 6 月,恒逸集团董事会作出印染停业转产的重大决定,并从战略高度上对“一五”发展规划进行重新修订。此后,恒逸集团开启了“后向一体化”发展模式,踏上了一条“从下(游)往上(游)、由轻(纺织产业)到重(石化产业)”的蝶变之旅。

    1999 年 9 月,恒逸集团与兴惠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国内民营企业第一条聚酯熔体直纺生产线,于 20 个月后顺利投产,刷新了国内同类工程建设速度最快的纪录。

    2001 年,萧山撤市设区,恒逸集团的年营业收入突破 10 亿元,首次位居萧山百强企业前三甲。

    通过持续投资兴建项目和一系列并购,恒逸集团成为全球首家年聚酯产能超过 1000 万吨的企业。

    2002 年 10 月,恒逸集团与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在宁波经济开发区建设全国第一个纯民营 PTA(精对苯二甲酸)项目,于 2005 年 3 月成功投产,创造了世界 PTA 项目建设史上工期最短的新纪录。这一年,恒逸集团的营业收入首次超过 100 亿元,跻身“百亿军团”行列。恒逸集团为提升定价 PTA“话语权”,相继北上大连、南下洋浦经济开发区建设 PTA 项目,成为国内首家自主研发应用单套实际年产能达到 200 万吨的 PTA 工艺、工程技术企业。

    恒逸集团作为主要承担单位完成实施的“年产 20 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研发暨国产化聚酯装置系列化”项目,获 2006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1 年 12 月,恒逸集团与中石化达成合作协议,成立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在杭州临江建设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年产 20 万吨CPL(己内酰胺)项目,于 2012 年 8 月顺利实现全流程贯通。

    这是国内民企与国企在 CPL 领域的首次合作项目,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成功合作的典范。随后,项目分两期进行扩能改造,并于 2018 年、2019 年先后顺利完成,将 CPL 年产能扩至 40 万吨。

    由此,恒逸集团在国内同行中率先打造“涤纶 + 锦纶”双产业链驱动模式。


    02走向国际化的新标杆


    2014 年 2 月,恒逸与文莱达迈控股有限公司签署合资协议,在文莱分两期建设石油化工项目,其中一期项目年加工原油 800 万吨,于2019 年 11 月投料试车一次成功,在全球石化行业中创造了千万吨级炼厂“投料试车时间最短、过程最稳和安全环保业绩最优”的新纪录,彻底打通了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一滴油 + 两根丝”的全产业链布局。

    恒逸集团的文莱项目系首个全面执行中国标准建设的大型海外石化项目,被誉为中文两国旗舰合作项目,写入中文两国联合声明,成为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主动对接文莱“2035 宏愿”战略的成功实践和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为中国石化走向国际化树立了新标杆,先后荣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和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在掌门人邱建林对战略管理的高度重视下,无论外部形势如何波谲云诡,无论市场走势多么变幻莫测,无论前进道路怎样迂回曲折,恒逸集团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独特的“恒逸思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恒逸速度”。

    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后,恒逸集团“进退有常、强大有道”,营业收入先后于2001 年超 10 亿元、2005 年破 100 亿元、2017 年冲 1000 亿元,从 2004 年开始入围“中国企业 500 强”,2021 年开始上榜“世界 500 强”榜单。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也是恒逸集团建企 50 周年。历经半个世纪的洗礼,恒逸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石油化工与化纤原料生产的现代大型民营企业,拥有员工 2.6 万多名、总资产超过 1500 亿元,2023 年度营业收入突破 4000 亿元大关。

    处在“百年恒逸”上下半程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恒逸集团将从“心”出发,向“新”而行,在立足实现第一个五十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迈向第二个五十年奋斗目标新征途,进一步加快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转型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恒逸新篇章。


传承中超越


    邱建林曾说:“我们传的是我们的使命,传的是我们的精神,传的是我们的文化。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不去为未来的事业奋斗。”

    这是邱建林对全体恒逸人的希望,也是老一辈企业家对新生代企业家的希望,希望下一代可以接过发展接力棒,传承好使命、精神和文化。

    “在传承中坚守初心,在传承中敢于担当,在传承中善于超越”,邱奕博将“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作为恒逸集团发展的不变“法条”,而这“法条”也从父亲邱建林那里自然而然地传到了他这里。    

    

    01改革浪潮初搏击


    2011 年 7 月,时年 24 岁的邱奕博从英国留学归来。获得国际商务管理专业学士学位的他,并没有直接进入父亲执掌的恒逸集团,而是选择入职中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下转3版)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ICP备050850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