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下

  

  在岳麓山的南大门上有这样一句对联:学正朱张一代文风光大麓,勋高黄蔡千秋浩气壮名栻山。我一直在思索,此联糅合了古今朱熹、张 、黄兴、蔡锷四大伟人与岳麓山的关系,那这座山对于湘人来说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呢?人生归宿?精神圣地?还是仅仅为一个旅游景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岳麓山积淀了太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从朱张讲学到黄兴、蔡锷起义,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开国建业到近代千年论坛,其绵亘不断的书院教育及千百年来楚才导源于此的荣耀和它并不高大的身躯形成了鲜明的反比。它融合了湘人的灵气与野性,文治与武功。
  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据地质学考证,岳麓山距今已有三亿余年。“二十年前此读书,记古寺夕阳,会看红树青山凌绝顶;一千里外更穷目,数今朝风景,只有月色江声似旧时。”这是写岳麓山的一首对联,很大气也很怀旧,及贴切又颇具诱惑力。有幸去过岳麓山的朋友都知道,那里巨树成荫,心中由然有一种朝圣的感觉。它是湖南的精华所在,众多大学围绕的岳麓山下一片生机勃勃,景致优美迷人,岳麓书院庭院深深,处处散发着湖湘文化的润泽光辉。
  打开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诸多力缆狂澜的湘人都与这座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毛泽东等一大批问苍茫大地并指点江山的能人志士都曾在山下学习过,有的甚至去世后又回到了这里。早在唐末,儒、道、释三教在这里时而和谐共处,时而激烈对抗,激起一个个文化的漩涡。朱张讲学之时,更是出现了“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的盛况。此后,山下的书院就再也没有缺乏过大师,王明阳、罗典、梁启超、魏源、杨树达,随便罗列几位都是名重一时的大学者,他们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他们来说,岳麓山就是一个一生都走不出的迷局,它的深邃宽广对渴望治国平天下的精英们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磁场。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岳麓书院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一种十足的霸气,更是一种大方之家的神闲气定。它历经千年,弦歌不绝,世称“千年学府”。可以肯定的说,除了南岳衡山,湖南省内再也没有哪座山可以与之媲美了。在长达千年的文化接力中,它抑扬顿挫的读书声远远超越了中国其他最显赫的三座书院,为这座山,也为湘人赢得了享世的赞誉。这里汇八百里洞庭,耸七二峰衡岳,归楼听叶、古寺飞钟、林下停车、亭前放鹤,难怪古人、先贤都心向往之,甚是惬意。
  时间似流水,不知不觉出来工作都已经一年多了,记得上一次去岳麓山还是去年在岳阳实习的时候,如今仍很怀念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麓山寺古意悠悠、岳麓书院朗朗的读书声、清风侠峡里的泉水、御书楼前的游鱼和讲堂前遍地的银杏叶让我觉得生活在岳麓山下的人是幸福的。
  千百年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寻寻觅觅,湖湘文化还在纷纷续写。这不是岳麓,这就是岳麓!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