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巴陵恒逸“混”出一片新天地

  

  本报讯 “巴陵石化和浙江恒逸‘混合’各方的技术、人才、管理、机制等优势,又因其产权多元,不同产权主体客观上形成了相互制约和互相监督关系,使得双方劣势得以遏止和弥补,从而产生1+1>2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效应及红利。”
  1月5日,记者从中国石化审计局发布的题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赢在市场化机制》专题报告中看到了上述评价。
  巴陵恒逸全称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和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各按50%的比例合资组建,系中国石化与民营企业在己内酰胺领域成立的首个合资企业。
  巴陵恒逸己内酰胺项目采用中国石化第二代绿色环保技术,被列为中国石化与杭州市“2+4”战略合作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于2012年9月实现全线贯通,拥有目前世界单体产能最大的己内酰胺装置,包括2套年产1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2套10万吨/年环己酮肟装置、2套16万吨/年硫铵装置、2套10万吨/年环己酮装置、2套13万吨/年双氧水装置和1套3万标准立方米/小时制氢装置以及公用工程等辅助设施。
  作为一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合资企业,巴陵恒逸先天“基因”优良,吸收融合了国有企业的规范、严谨和民营企业的高效、灵活等优势,形成了以资产为纽带的责权统一的现代企业管理组织架构、以市场为导向的快速灵活决策机制、以“人尽其才、精干高效”为宗旨的用人机制和以效益为中心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混合所有制释放的“混合动力”,让巴陵恒逸“混”出了一片新天地。“2013年,巴陵恒逸首个完整经营年度实现税前利润3.46亿元,而与其产销规模相差无几的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事业部的己内酰胺产品链却亏损了5.2亿元。”为什么产销规模、产品结构相似的两家企业,其经营成果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为什么投资小、折旧少,资产负债率低、财务费用少、技术力量实力强大的老国有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事业部竞争不过新组建的合资企业巴陵恒逸?中国石化审计局委派武汉分局审计组通过专题审计,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得出了巴陵恒逸主要赢在企业所有制、赢在灵活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结论。 (本报记者)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