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年轻人的生活观

  

  曾有人将欧洲人和中国人的一生做了对比,欧洲人的一生:0-10岁参加学校乐队,学习古典音乐等;10-20岁组自己的乐队,进行各种尝试;20-30岁严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响;30-40岁乐队开始正式走黑色金属路线;40-50岁回忆童真,开始过回“彩色”的生活;50-60岁安定下来,寻找温情,过小生活;60-70岁去教堂总结自己的一生;70-80岁与子女一起安度晚年;死后安心躺在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而中国人的一生是:0-10岁被迫学习各种课外技能,不断考试,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赚钱;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要死。
  由此可以看出,相比于中国人,欧洲人的生活态度令人羡慕。但这种对待人生的显而易见的不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当然是由国情的不同导致的。中国人习惯了在人口众多、资源紧张的环境下生存,他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必然选择。但除此之外,似乎也有一些文化的因素令人深思。比如,让这些年轻人“边学边玩儿”度过青年岁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物质生活的淡然态度。我很少看到欧洲的年轻人,哪怕是家境很好的年轻人———对奢侈品的种类和价格津津乐道。
  而不应忽视的是,欧洲年轻人的生活选择随性、自然,看似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但实际上无论做什么都十分讲究精益求精,无论是“主业”还是“副业”,要做就尽可能做好。在对“成功”的态度上,他们既是浪漫主义的,又是十分务实的,因为很多人明白与其将时间浪费在填充永不止息的物质欲望上,精神的满足与对生活本身的专注显然来得更重要。所以,以中国人的目光来打量,那些“不务正业”的欧洲年轻人似乎是在浪费宝贵的生命和青春。但对于在你追我赶的紧迫规划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人来说,这种“不务正业”似乎也颇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