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工匠精神”练就“火眼金睛”

图片1

  

  :4月29日,杭州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于在省人民大会堂召开。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分析车间分析工张科荣膺“杭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在会上受到表彰。张科来自基层一线,他和许多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现了追求极致、尽善尽美的优秀品质,体现了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甘于寂寞的精神境界。学习和推崇“工匠精神”,对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应成为广大职工的主体意识和主流精神。
  张科,男,1989年5月出生,四川泸州人,毕业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现任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分析车间分析工,中级工。
  自2011年1月进入恒逸己内酰胺公司以来,张科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学习上一直追求上进,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自从做了分析这个职业,我真不知道还能干其他什么工作了”。因此,他将分析这份工作作为自己终身追求和奋斗的事业,并为之不懈努力。
  一、从“菜鸟”到“小工程师”
  刚参加工作时,公司正处于筹建期,张科被分配到原材料、产成品分析岗位。该岗位是一个有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岗位,工作量相当之大。为了达到岗位要求,他认认真真地学习操作规程,反反复复地做着枯燥的操作练习,从而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2012年,公司启动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从设备到场的第一天开始,张科就盯在现场,配合设备提供的厂家,一台仪器一台仪器地进行安装调试,不停地和厂家工程师进行交流学习,对每一台仪器安装调试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登记,仔细核对每一台仪器的备品备件、资料等,并逐一做好标识,按型号、规格、类型进行分类,直至放到资料柜和备品备件室才放心。当所有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完毕进行验收时,厂商工程师对他这种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和求学上进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随后,进入分析方法建立,这是一个技术要求非常高、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益求精的工作。应张科的主动请求,主管工程师布置了一个相对简单的分析方法给他做。仅一天时间,他竟然完美地完成了任务,一个初入行的“菜鸟”级员工居然能完成工程师的工作,着实令人刮目相看。因此,他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建立新的分析方法的机会。
  在将近3个月的时间里,张科不知加过多少班,流过多少汗,更不知道有多少次为了摸索一个分析条件,在仪器面前一站就是十来个小时,连吃饭、喝水都忘记了。如今,通过多年打磨,他在仪器设备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方面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先后发现和处理仪器故障十余次。
  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思考,张科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把自己摸索和掌握的技能无私地传授给身边所有员工。凭着这样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不断成长,称为车间主管领导和工程师均认可的“小工程师”。
  二、严谨细致练就“火眼金睛”
  5年多来,张科在工作中共检测出进厂的不合格原材料80多个批次。在原材料分析过程中,他一次次检验出不合格原材料时,总会认真思考、努力求证,从原材料运输过程、分析仪器设备、使用到的试剂等各个方面总结出了宝贵的判断经验,从而对工作中出现的异常数据有着精准的把握能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检测结果汇报到生产调度和车间领导。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所负责的原材料分析从未有过一批不合格产品进入公司,为公司原材料严把进厂第一关。在公司产品出厂检测过程中,他总是一丝不苟,认真核对每一个分析指标,从未有过一个批次不合格的产品从他的手中出厂。
  在公司2013年第一届金秋技术大比武中,张科专业比试成绩获得第一、消气防比试获得第一(空气呼吸器穿戴时间仅22秒),从而以整体成绩第一的骄人战绩,成为全公司各专业参赛的唯一“状元”。在公司随后举办的2014、2015年金秋技术比武中,张科连续获得技术能手的称号。
  在公司2014年开展的人力资源优化和车间开展的岗位系统化培训中,张科更是卯足干劲,上紧发条,像时钟一样不停运转,不断突破自身极限。在三次技能鉴定考试中,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车间首批鉴定为“中级工”的员工之一。不仅薪资得到了提升,技能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同时对其他员工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张科依然以谦虚务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地在岗位上钻研。
  三、无怨无悔勇挑重担
  张科不仅具备优秀的业务素养,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也深受同事认可。分析车间是一个女员工占大比例的车间,“苦力活”是一个大难题。作为车间里为数不多的男同志,他总是以身作则,主动扛起了“苦力活”的重担。班组煤取样、制样等脏活,他总是抢着干;班组人手少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地多去承担分析任务;在周末值班需要的时候,他可以连续两三周不休息。别人不愿意干的分析任务,他总能无怨无悔默默去完成;当下游客户有质量投诉需要出差时,他总会背上行囊说走就走,凭着过硬的技术素质,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任务。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看到张科默默奉献、忙忙碌碌的身影。
  2012年7月,江苏泰州海洋化学有限公司对公司发过去的产品己内酰胺,提出390nm处消光值超标,要求公司派遣工程师前去对比试验。车间领导到张科所在的班组挑选人员的时候,其他员工都有畏难情绪,而他却主动站了出来,要求去处理该起质量纠纷。尽管他从未处理过产品质量纠纷,但是车间经过慎重考虑后,还是决定派他负责处理。到达江苏泰州海洋化学有限公司后,他要求对方重新采样进行分析。凭着过硬的技术素质,缜密的思维分析,他从对方公司在采样过程中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节上发现了导致390nm处消光值超标的原因,从而确定了该批产品是因为对方公司分析工在采样过程中污染样品导致超标的,获得对方公司的认可。
  此后,张科先后受车间派遣走访下游客户,解决了一次又一次的质量纠纷,并对多家下游客户指出了标准滴定溶液不采用国际标准配置并标定、样品分析不按执行标准进行空白试验及平行试验、分析人员没有接受专业培训及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他凭借自己平时苦练的操作技能,扎实的基本功,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在解决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都赢得了对方公司的高度评价,也维护了公司产品的声誉,保证了公司利益不受到损失。
  这就是张科,一名在一线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员工,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业务素养,在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踏实肯干,在公司攻克技术瓶颈,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发挥着一名专业技术人才应有的作用。(彭十林)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