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晋江企业转型看创新

  

  对于晋江企业的关注,源于近期接触到的一则公司相关人员关于晋江同行企业考察交流总结材料。福建晋江,一个盛产民营企业老板和中国驰名商标的地方。当地一些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探索过程中,把创新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晋江企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间,坚持不懈、不遗余力地寻找一个又一个创新突破点。他们敢于在企业形态方面做大胆革新。
  一种是把原本的组织结构打散,将以往公司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科技研发、品牌运营等四大职能“分包”出去,然后以利益为纽带,进行跨行业、业态、上下游,甚至是跨地域的重新组合。如晋江龙峰纺织公司,一开始把全国76个直营销售点改成了公司,后来又把企业中的26个中高层管理部门改成了经营部门。其中一家营销公司的主管,年薪至少增长了10倍,销售增长可想而知。从中得出的启示是,将原本企业要“养”的成本,变成了可以创造效益的“资产”。“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管理成本变成产业投资,效益提升就顺理成章。
  另一种是通过搞“企业联盟”带来的。对于晋江小众化的传统产业———电动童车来说,通过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找到发展瓶颈突破口并不容易,直到创办“晋江婴童产业文创园”。20多家从事代工贴牌、生产制造能力极强的小企业“粘合”在一起,通过国际竞争合作模式,建立“联盟”平台,共同争取研发专利、品牌授权、营销市场。在业界流传着这么一个概念:“企业可以没有,平台一定得保住。”
  企业形态的这种改变,最初并非自觉的创新,也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循,更多是市场竞争一手导演。其实,现在很多的创新问题,已经不是单一某个企业能解决的,品牌效应也更不是单靠广告、宣传就能形成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单纯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都不足以让企业赢得市场优势。晋江龙峰纺织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高达上千万元,他们设计的产品,在同行业中已是出类拔萃,但这种硬碰硬的技术创新,反而不如企业改组的效益高。
  企业创新必须瞄准自己的优势和软肋,取长补短,才能带来竞争优势。晋江企业家创新企业形态,最大的优势是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最缺的是集成的科技研发能力和品牌运营能力两头。晋江小众化的传统产业正是看准了凸起和低洼地带蕴藏的创新空间,结合自身特点找到了企业创新的发力方向。
  今天,在谈到如何使企业持续发展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然而坐拥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亟须寻求创新的出口,历经几十年发展后面临的处境,依然是企业发展中重要的课题。□蓝冰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