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像·绿丝绦

在我们新塘街道境内,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叫罗(箩)婆路。这条路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因附近有箩婆寺、箩婆桥和箩婆河而得名。

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路了。因为每天上学放学,我都要路过这条路。路旁有一个精致的公园,公园正门的右侧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知章公园”四个大字。一看到公园的名称,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为了纪念出生在永兴(今萧山)的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而建的。

在公园入口景观区,赫然伫立着一座高大巍峨、栩栩如生的贺知章石雕像。在绿树的掩映下,这座石雕像静静地凝视着过往的人流,见证着社会文明的进程。石雕像北侧有一堵环形浮雕墙,墙上有则《担母读经》的典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知道了“箩婆”的来历。

相传贺知章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他七岁的时候,就没了爸爸,是他的妈妈含辛茹苦将他养大的。后来,他的老妈生病了,走不了路,可是她信仰佛教,又要经常到寺里去烧香念经。于是,贺知章就制作了一副箩筐,让老妈坐进前头的箩筐内,将经书放入后头的箩筐里,挑着担子走上十几里路到寺里。途中有一座又窄又破的桥,行人过桥每次都是心惊胆战的。到了寺里后,在老妈烧香念经的时候,贺知章借着寺里的佛烛苦读经书。后来,他进京做了官,就出钱在以前去寺里的桥旁修了一座石桥,方便行人过河。因为贺知章的老妈经常坐着箩筐进寺,乡邻们都叫她“箩婆”,所以就把修的这座石桥叫“箩婆桥”,将桥下的河改名为“箩婆河”。再后来,为了颂扬贺知章的孝义和善良,人们在桥边建了一座寺,取名“箩婆寺”。

说起贺知章,他可是我们萧山最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人,也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贺知章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心胸很开阔,直到86岁那年才因病告老还乡。回到家乡后,他留下了《咏柳》和《回乡偶书二首》等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诗篇。特别是他的《咏柳》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或许是因为这首七言绝句《咏柳》吧!知章公园种植了许许多多的柳树。每次来到这里,看到柳枝随风摇曳,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反复吟诵这首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啊,正是这似剪刀般的春风,剪出了万条垂下的“绿丝绦”!而这“绿丝绦”不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么?只有让“生态文明建设”这把似剪刀般的春风常在,才能剪出更多的“绿丝绦”,才能让“绿水青山”真正地变成“金山银山”。

记得是在我上幼儿园大班的那年,我们一家从萧山乡下搬到新塘街道的一个新建小区居住,一晃已在这里生活了六个年头。这些年来,伴随着三拆一改、五水共治和垃圾分类等专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新塘街道乃至萧山整个城区的环境卫生明显改观,文明程度大为提升。

谁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作为杭州市“双十佳”公园之一,知章公园是一处融自然、文化、历史于一体的滨河景点,如今已成为人们休闲的一个好去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做完作业一有空闲就会时常跑到公园逛逛,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瞻仰瞻仰贺知章的那座石雕像,还能看看附近居民前来跳跳广场舞、打打太极拳、吹吹萨克斯……

作为一名在新塘学习、生活的小学生,我从内心深处由衷地感到自豪和幸福。我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讲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让我们携起手来,齐心协力,以实际行动一起去播散文明的种子,为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社区、文明街道和文明城区贡献应有的力量!(何茂嘉)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ICP备050850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