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恒逸 奋斗有我”系列报道
一身灰色工装,一顶黑色鸭舌帽,个头不高,沉稳干练。
“检查机器各部位零件有无松动……”在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陈旭正耐心地指导着工人进行标准化作业。
今年42岁的陈旭是一名电气设备“急诊医生”,负责公司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公司每台设备的性能及内部主要零部件,他都如数家珍。工友们都说,只要看到陈旭在车间巡检,心里就会觉得很踏实。
从业以来,陈旭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一步一个脚印,从普通的电气技术员成长为技术精湛的电工高级技师。
学无止境忙“充电”
2000年中专毕业后,陈旭正式跨入恒逸大门 ,参与筹建中国民营企业首条聚酯熔体直纺生产线。陈旭觉得自己很幸运,毕业即就业,还能和一群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老专家共事。这位热血青年壮志雄心如火焰般被点燃,决心在这个平台好好干出一番事业。
没想到,一干就是23年。“一门工作,做得越久,学问就越深。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及时应对、快速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多年来,陈旭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大量有关电气自动化方面的知识。他瞄准电气自动化行业前沿,关注领先技术,一有空就埋在“书堆”里钻研,上网搜索相关内容。
陈旭的书桌上,是一摞摞泛黄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技术要点和工作感悟。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态度,让他获得了“循环水泵变频节电控制系统”实用新型专利,参与制定了“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 683—2019 涤纶(长、短)纤维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牵头成立了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陈旭电气创新工作室。
攻坚克难求创新
陈旭电气创新工作室是公司职工技术创新的“领头羊”和“试验田”,于2022年入选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思广益才能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每次说起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陈旭总感到“压力山大”。沉甸甸的牌匾,是使命,是责任,更需要背后艰辛的付出。
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已经服役了20多年,有些设备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老”设备,却仍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承担着“中流砥柱”作用。陈旭带领一批优秀的职业技能人才,施展妙手回春的“医术”,通过“技改”赋能让旧设备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生产过程中,有一款卷绕机生产的产品表层质量不过关,总招到客户投诉。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长时间待在闷热的现场,看过程、录视频,分析那零点几秒的各种动作。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他们攻坚克难、胆大心细,翻查资料,破解软件,反复开展动作试验,最终改善了卷绕机动作,保证了产品质量。“大家动手动脑,为公司能省一点是一点,我跟这些旧设备有感情,得让它们活起来。”
近年来,工作室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稳定、转型升级、新产品开发、智能制造、节能技改展开活动,科学有效推进项目的实施与转化,各项工作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节约运行成本近千万,取得了较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匠心传承共生辉
恒逸始终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探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新思路、新方法。作为萧山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恒逸常态化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同时持续推进集团产业技能月活动,加快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转型升级夯实人才基础、输送智力支持。
“把‘工匠精神’传播出去,打造出更多工匠,才对得起自己的岗位职责。”作为杭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陈旭通过组织培训学习、编写标准化操作指南,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和工友们分享,将创新的种子播撒到车间各个角落,在广大职工中掀起了“学技术、赶技术、超技术”的创新热潮。
陈旭积极实施“师带徒”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为公司培养高级技师1名、技师6名、高级电工14名,并积极选送人员参加外部技能比赛,于2020年荣获萧山区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比赛第一名、第三名,2022年荣获萧山区东片镇街职工电工技术比武一、二、三等奖。
“创新之路没有终点。”从初心到匠心,陈旭用23年的时间,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电气长征路”。(王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