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栋:是技术能手也是文艺青年

1743491786245619.jpg


    一座城市的未来,藏在青年滚烫的理想与坚实的脚步里。“青年向往之城”不仅是一方筑梦的热土,更应是见证奋斗、成就价值的坐标。即日起,萧山衙前微信公众号推出“衙青向前 共赴未来”专栏,将镜头对准那些在平凡岗位上诠释不凡的青年面孔,他们用技术革新打破行业边界,以工匠精神打磨城镇品质,让创新思维激活传统脉络。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带着青春脉搏的奋斗故事,解码衙前与青年双向奔赴的成长密钥。

    清晨的阳光,洒在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下称“恒逸聚合物”)的厂房上,各类金属设备隐隐泛着微光。32岁的电气工程师汪栋早早地换上工装,手持检测仪在生产线上不停穿梭。这位扎根衙前的青年,用多年如一日的专注,在电气设备维护的岗位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成长故事。

    生产线的“健康守护者”

    电气运行领域严谨又复杂,汪栋深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于是跑现场、查资料、问前辈成为了他的日常。“设备维护是生产线的‘健康守护者’,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随时待命。”作为负责多条生产线设备管理的技术骨干,汪栋的工作日志里排满了定期巡检、预防性维护和突发抢修等任务。面对价值不菲的精密设备,他笑称自己像个“设备医生”:“听声音、摸温度、看数据,每个细节都是诊断依据。”

    回忆起刚接管新车间时,由于对设备的不熟悉,汪栋所负责的生产线出现了设备持续报警、无法消除的情况。为了不影响生产运转,他加班加点对所有基础零部件进行排查,经过八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故障点,修复了设备问题。这次经历让汪栋至今记忆犹新,从那之后,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持续专注、细心和坚持不懈,才能将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做实。

    从车间到赛场的技术进化

    怀着对电气技术的炽热初心,大学毕业后的汪栋就踏入恒逸聚合物的大门。彼时的他,还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谁也未曾料到,短短几年,他便完成了从职场“小白”到行业“工匠”的惊艳蜕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然而,汪栋并未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读PLC编程手册,不断积累经验、沉淀自我,对电气自动化、PLC控制等前沿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萧山技校举办的PLC编程大赛中,汪栋两度摘得奖项。“第一次参赛时,面对复杂的逻辑编程,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第二次参赛时,我已经能从容地设计出自动化解决方案。”汪栋表示,他将赛场经验反哺生产,不断锤炼专业能力、提升操作技能。

    琴弦与代码的双重奏

    脱下工装的汪栋,喜欢背着吉他弹唱几首小曲子,在街坊邻居眼中,俨然一幅文艺青年的模样。他最喜欢弹的是刘若英的《后来》,细腻动人的歌词和娓娓道来的情感表达,和汪栋内心那份内敛深沉的情感不谋而合。汪栋说,他最近迷上了C#开发网站,用C#编写后端,用vue3编写前端界面,自学搭建了个人网站。在他心里,音乐讲究节奏与和声,编程需要逻辑与创意,本质上都是创造美好的过程,建立个人网站也是自己跨领域创新的成果之一。

    做破界生长的“π型人才”

    站在恒逸聚合物公司新车间中,汪栋边调试设备边说:“未来的技术人才不能囿于单一领域,要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敏感度。”他给自己定下了“三年规划”:考取智能制造中级证书、研读智能制造工程书籍和开发设备健康管理系统软件。“衙前目前正在打造‘数实融合’新生态,我们新时代青年要成为跨界融合的π型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他说。问及对同龄人的建议,这个习惯与设备“对话”的“技术派”难得感性:“衙前的产业变革给我们搭好了舞台,我们青年要打破常规思维、跳出固有框架,在一次次创新尝试和技术攻坚中不断提升自己,和衙前这方热土实现‘双向奔赴’。”每当夜幕降临时,汪栋总会调试好生产线上的传感器,就像为明日的演出调准琴弦。


(叶鹏君)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ICP备050850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