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融合方向 厚植本土根基 勇担龙头责任 为萧山争创全国新型工业化先行区贡献恒逸力量

1756879837655724.jpg

    8月28日,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出席萧山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在会上作了题为《锚定融合方向 厚植本土根基 勇担龙头责任 为萧山争创全国新型工业化先行区贡献恒逸力量》的交流发言。


    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今天的大会,与各位共话萧山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之路。首先,我代表恒逸集团和全体恒逸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恒逸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结合恒逸研究院和恒逸全球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实践,谈谈我们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新”融合的思考与行动。

    一、锚定融合方向,让科技创新扎根产业土壤

    回顾恒逸的发展历程,我们与兴惠化纤合建了全国首个民营聚酯熔体直纺项目,与荣盛控股共建了全国首家纯民营PTA 工厂,与中国石化合作建成的己内酰胺项目被誉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样板,与文莱政府合资建成的千万吨级炼化项目被赞为中文两国旗舰合作项目,从而形成了从“一滴油”到“两根丝”的全产业链布局。恒逸每一次关键节点的突破性跨越,都源于恒逸人对技术革命的战略前瞻。

    面对全球产业变革和市场竞争的风浪,传统工业化的“规模红利” 已见顶,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动能是“创新红利” ,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开辟可持续的新赛道,唯有产研融合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为此, 我们以恒逸研究院为主体,启动实施“十年百亿”科技创新投资规划,于 2022 年9 月在萧山宁围成立恒逸全球创新中心,努力成为全行业技术引领者。中心成立三年来, “产业恒逸”向“科技恒逸”转型步伐大幅提速,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曙光逐步显现。在这里,我向各位分享两个创新成果:

    第一个是“逸泰康”钛系催化剂,涤纶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过去使用的是锑催化剂,我们自主研发出“逸泰康”钛系催化剂,率先在行业内实现对传统重金属催化剂的替代,不仅降低生产成本,也为下游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更绿色健康的产品,带动整个产业向绿色化转型,荣获中纺联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个是锦纶二氧化钛消光剂,锦纶是全球产量第二大的合成纤维,过去使用二氧化钛消光剂依赖进口,价格高昂,供货周期长,我们自主研发成功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不仅成本降低,实现进口替代,还可外销,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让“萧山技术”有了国际话语权。

    二、厚植本土根基,用创新成果反哺地方发展

    恒逸的根在萧山,创新的“养分”也来自萧山。恒逸从萧山走向世界,以“地瓜经济”模式向全球延伸藤蔓,但却始终将根茎深扎萧山。只有把创新资源与产业生态深度融合起来, 以产业需求牵引科研攻关, 以技术突破反哺产业升级,才能让企业行得更稳、走得更远。为此,我们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道路上勇闯敢试,把分散在全球的研发活动集中到位于萧山宁围的恒逸全球创新中心。这不仅是地理上的回归,更是战略上的深耕,将助力萧山打造世界级纤维新材料产业集群。

    特别是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让我们倍感温暖,更坚定了“扎得更深、长得更壮”的决心。我清晰地记得去年 7 月 30 日,孙书记亲自出席恒逸研究院新员工结训仪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孙书记表示,区委区政府坚持当好企业和人才发展“最坚强的后盾”,希望每一位“恒”行者在追梦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共同书写恒逸和萧山更加美好的明天。

    如今,恒逸研发团队从创建之初的寥寥数人,增至1100人,实现指数级跃升。期间,我们曾做过许多探索,也走过不少弯路,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始终坚定信念,坚持信仰,围绕化纤纺织产业“卡脖子”问题,累计研发项目 180 余项,目前有 14 项处于中试阶段、10 项处于产业化阶段,若干重大项目已经进入关键期,也意味着短期内将有更多成果实现转化。

    三、勇担龙头责任,以协同之力共绘工业新篇

    “建百年长青基业,立世界名企之林”,这是我们恒逸的企业使命。今天的恒逸,已经踏上了“百年恒逸”后半程,集团总资产超过 1600 亿元,员工将近 3 万名,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4518 亿元,在最新发布的《财富》世界500 强榜单中跃升至第220 位。这固然可喜可贺,但我们更应清醒认识到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做久。

    我在恒逸担任了两个职务,一个是集团董事长,另一个是创新领导小组组长。我经常对我们的科研团队说,我要做恒逸科技创新事业最大的“保护伞” ,为他们容错、试错撑腰鼓劲。因为科技创新是一个风险极高的事业,失败的概率远比成功的概率要大得多,如果没有“保护伞” ,科技创新是搞不成功的。相比企业的规模和具体数据,我更关注的是我们的“科技含金量”,这才是践行龙头企业责任、参与萧山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扎根萧山半个世纪的本土企业,恒逸与萧山共成长、同奋进。接下来,我们将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秉持“内强总部、外拓基地”的发展思路,一如既往地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力以赴地加快推进恒逸研究院新大楼和益农新材料示范基地二期建设,为萧山争创全国新型工业化先行区贡献恒逸力量。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ICP备050850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