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去你家吃元宵

  


  春节回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是一件近乎于信仰的大事。只有到每年的春节才能发现,所有国人的脸上不一而同地洋溢着精彩。年前路过火车站售票处和大街上的火车票代售点的时候,那些长到有些让人无法想象的队伍,那些日日夜夜甚至与风霜雪雨相伴的购票征程,让人不得不震惊,原来人的大脑中一旦填满了某种信念,就不会理会需要起床多早,不会理会温度有多低,不会理会售票的队伍有多长,只要可以回家,所有的的刀山火海都变得微不足道起来。这种信仰,以春节始,以元宵终。而对于元宵,一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则更多地被赋予了浪漫的气息。
  如果浪漫的元宵如果带着一丝戏谑的成分,又会是怎样呢?碰巧看到豆瓣有个线上活动颇为引人注目,名曰“明天去你家吃元宵”,规则是:随便找个QQ上的人对TA说“明天去你家吃元宵”,看看TA是什么反应。很好奇这样的整蛊会有怎样的回应,便一探究竟。
  “明天去你家吃元宵”———真的?确定没发错?
  “明天去你家吃元宵”———好说好说,我正愁没人帮我洗碗。
  “明天去你家吃元宵”———啊,假的吧。
  “明天去你家吃元宵”———哦———这么淡定———自己带来,多带点。
  “明天去你家吃元宵”———哈哈———你笑什么———我家从来不吃这个。
  “明天去你家吃元宵”———什么?———明天去你家吃元宵———什么?———明天去你家吃元宵———……———怎么?———玩我啊?———好吧,我玩你的。
  “明天去你家吃元宵”———明年吧。
  “明天去你家吃元宵”———行啊,元宵自己带,我提供锅碗。
  “明天去你家吃元宵”———你是不是发错对象了?
  “明天去你家吃元宵”———别闹了,觉得空虚不。
  “明天去你家吃元宵”———你竟会骗———怎么,不欢迎啊———欢迎,不来咋办———你家有什么馅儿的?———啥都有———啊,水果的也有吗?———嗯———算了,太远了———呵呵,就知道你在骗。
  “明天去你家吃元宵”———您好,我现在有事不在,一会再和您联系。
  众生百态,啼笑皆非。在起初的发笑之后,却不免失落起来。现在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仿佛隔着透明的玻璃,即使坦诚相待,两颗心却始终无法靠近。交往的过程,往往充斥着怀疑与不信任,不管是出于自我保护,还是出于对人性的失望,抑或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道路越来越宽,房子越来越大,可内心的空间却似乎并不宽敞。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则故事:某夜里小区停电,一女子独身在家,闻门铃响起,遂开门,原来是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孩子问:阿姨,你有蜡烛吗?女子心想,就知道没好事,只知道管我借东西,便冰冷地答道:没有。出人意料的是,孩子竟开心地笑了:就知道你没蜡烛,所以妈妈让我给你送来了。女子愕然。
  在许多年前,鲁迅曾经描述过这样一群人———“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在那样残酷的年代里,围观屠杀的人有着那样的神情。那么,在我们这个所谓充满了幸福感的新世纪里,在跨越了这沧桑巨变的百年中,这神情是否发生了变化呢?
  除了春节,敞开心怀,彼此报以真诚简单的微笑,也可以是我们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最简单的信仰,最温暖的名片。超越漠然,超越茫然,超越躲闪,超越伪善,超越疑惧,用坚定的
  眼神给予信任的感觉,在太阳下共同分享呼吸,何乐而不为。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