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世界主义

  

  Cosmopolitan这个单词是在准备雅思考试时背到的。之所以印象很深一遍就牢牢记住,是因为当时在单词旁边的配图是一个背着包裹的小男孩。这男孩满脸放着大丈夫志在四方的光芒,眼神坚毅,迈着大步,颇有四海为家的霸气。哦,原来这就是世界主义者,这就是认同all of humanity belongs to a single moral community的人应该有的气场。记得前不久看五星体育直播的NBA总决赛,两位解说就讲到帕特莱利强大的气场。回想到那个男孩,他的气场集中在目光里,我无法用语言描述这样的目光,只知道这样的目光轻易地穿透了我的内心。
  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过真正的世界主义,又或许这个词也本身就是因为国外有了这个概念后才翻译过来作为研究的。我自己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对于天朝来说,虽有天下大同一说,但也似乎是基于莫非王土的基础,那种本着全人类对于文明的追求而超越国家主权藩篱的思想还是有点太过超前了。这样的概念似乎更像是欧洲这样小国林立,思想自由的大陆孕育出来的果实。不过这都不重要,我关心的是现在。现在如果身边的友人要身体力行,要践行一个世界主义者通过思想影响社会的抱负,我会跟他说,把它当作是一个美好的理想要比去实现它轻松的多。但是如果友人的意思是,通过环球旅行去好好看看自己降生的这个世界,那我就举双手双脚赞成。环游世界的想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那么诱人,无法亲身前往已是遗憾,不鼓励不支持甚至阻碍别人就更是一种罪过了。
  当你跟我说你已准备好一切,也打算放弃一切,去追逐你梦想的时候,别提我有多高兴了!难以想象你做出这样的决定有多困难!家庭的压力,世俗的价值观按下不表,各种客观条件你也是知道的,手持一本中国护照就相当于大部分世界繁琐的签证,语言的隔阂也一定会让你无可奈何,即便你向来不屑的金钱也可能会跳出来成为拦路的绊脚石,不过我始终相信你,因为你有气场,和那个小男孩一样的气场。
  我曾看过一本书,叫做《3000美元,我周游了世界》。我当然不会肤浅地要你学习他这样的旅行方式,我也知道你肯定不会。这样掐算着账户里的每一厘变化的旅行,应该说是一种神经病。即便他书中百般辩解,什么充分运用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和经济学中的运筹学,统计学原理,什么以最少的钱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性价比,这些说辞本身证明着书的内容如浮光掠影般不值一提。
  其实,我也有我比较认同的旅行方式,那就是《寻路中国》里的彼得·海斯勒。可自己驾车,可搭飞机,可用任何交通方式,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真正融入当地,参与到当地人的欣喜、斗争与患难之中。书中第二篇《村庄》就是最好写照,2002年,在广大北京的白领中产们还没有觉醒的时候,他就在怀柔乡下的三岔村租了农舍,然后在游览别的地方的同时,在此定居下来。他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房东家里的一员,并且和形形色色的村民交朋友。他怀着对陌生人天生的好奇感,和别人套近乎,获取别人的信任,走进别人的生活,收集别人的故事,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把我们已司空见惯,又或者是不愿意了解的一切娓娓道来。这样的旅行已远远超出旅行本身的范畴,这样的旅行就是生活,此刻的生活就是旅行。第三篇《工厂》中,在浙江丽水,他表露出对路边杂技团的理解和同情,“我已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杂技团,怎么也无法再看一次他们的表演,”因为他体味到那粗劣的表演后令人心酸的生活现实。
  他的旅行似乎是带有目的的,但这目的却时常抽离,分明与旅行无关,他做的仅仅是接触最普通的中国人,从他们的变化和视角来体会和理解中国社会的变迁。第一篇《长城》中,他由东海之滨独自驾驶租来的车,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整个中国北方。他尊敬那些长城,希望从它们破败的废墟中听到逝去的回响,他更尊敬长城沿途的村民,像关切自己家乡一样关注那些正在消亡的村庄。
  如果此时此刻你问我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会说:忘掉旅行吧,像彼得·海斯勒一样,你将不再是个过客,他们也不再是当地人。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