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前,母亲一得空便让我练习书写自己的名字。一片小方凳,一张靠背椅,一张纸,一支笔,还有那两个总数有二十五画的汉字,竟让年幼的我烦恼不已。为了偷懒,甚至央求父亲有没有简单点的写法,活生生地把草字头下面的“重”,改成了“冬”。每每看着自己大大的如鬼画符般的名字,而爸爸妈妈总是三下两下就划出了自己的名字,我就想,是不是只有小孩子才会叫这样的名字,才会有这么多笔画要写。自从有了这样的念头,我开始安慰自己,因为我是小孩子,所以我要接受这么难写的名字,因为爸爸妈妈是大人,所以大人才不能取像我这样的名字呢。这
一念头让我开始坦然,练习的时候还暗自得意想法如此高明,即便始终不解,爸爸妈妈小时候又是叫什么名字的呢。
孰不料,这种“小孩子”思想一直在我的成长中绵延不绝。因为是小孩子,所以要吃给小孩子专用的药,要用小孩子专用的牙膏牙刷毛巾,要早起去上学,要无条件服从大人们的安排;因为是小孩子,所以可以吃最好吃的东西,可以玩最好玩的游戏,可以看最好看的电视节目,可以享受许许多多大人们不能享受的事情。乖,但没有担待,那就是在“小孩子”思想下成长的我,在被嗔怪不懂事的时候,还辩解自己已“长大”,颇有点恬不知耻的意味。
有一次,母亲身体不适,大概是疼惜自己的孩子,外婆和我们住在了一起,每天为母亲煎药、换药。在外婆面前,母亲就像个孩子,乖乖地喝药,想吃什么外婆便做什么,想要什么外婆便买什么。已然迷茫的我不明白,为何身为大人的妈妈也能像我们小孩一样享受这一切特殊的照顾。外婆说,你妈妈在外婆这里永远都只是个小孩子。也正是亲眼所见的那一份舐犊情深,渐渐让我从“小孩子”王国里醒来,我太晚明白,大人其实不是生来就是大人的,大人也需要爱和保护。
因为大人无私的爱,才能让孩子享有无数的“特权”,因为大人不求回报的给予,才能让孩子心安理得地索取,因为父母深情的保护,孩子才能有无忧无虑成长的空间。谁都只想做个孩子吧,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多,对日渐老去的父母、对新的家庭、对成长中的晚辈,谁都无法只是做个孩子。在经历过那些爱、那些深情、那些蜕变之后,人生才会变得更加完整。
以前常听外婆说起,年幼时的哥哥看到外婆洗衣服,心疼地说长大后要买台最好的洗衣机给她。每次讲起,她眼里满是知足的光。小孩子的世界总是很简单,你对我好,我便想用更好的来回报你。只是那些常引得大人满心欢喜地小小的承诺,一般都要加个状语———等我长大了。只是许多年过去了,哥哥长大了,那个承诺也变成外婆心中美丽的记忆带去另一个世界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爱是如此经不起等待,那些未竟的诺言,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没有人生来就会爱别人,那些“大人们”却是生来就在爱我们。在祈福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些昔日的孩子要变得更加勇敢一些、有担待一些,不吝啬表达,不计较付出,把爱变成现在进行时,好好地去爱那些不是生来就是大人的“大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