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北方,记忆中,北方冬天下雪是常事,只要天气稍微有点阴,天空中就会飘落下雪花,像棉絮般的雪花片片飞散在空中,那晶莹剔透的小精灵们,真的像是淘气的小孩一样,一刻也不停歇,在每个能停留的地方,都留下了它们的足迹,田野里、屋顶上、树杈间、窗台前、道路旁……
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雪花悄无声息地来来去去,触手可及而又瞬间消失。行走于它们的中间,那飘飘洒洒的感觉,那雪花轻抚脸庞的情景,是那样的让人留恋,让人无法忘怀。
呼吸着雪天里清新的空气,心情无比愉悦。有时经不住会抬头迎合它们,让它们慢慢地落在脸上,一点点变成水滴,再用手轻轻地擦拭,这种感觉真好!看着满天的落花,真的很想融入到其中,与它们一样自由自在地飞舞,无拘无束地飘落。
雪天里其实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们,记忆中,北方的冬天比现在要冷得多,再加上下雪后很难在短时间里融化,似乎整个冬天都是在雪地里度过的。每当到了冬天,感觉玩耍的空间似乎大了许多,在雪地里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在冰上抽陀螺、比赛滑冰等,整个冬天都感觉不出什么是寒冷。每次大雪过后,在平坦的雪地上我们还会专门踩出一道道的“八”字脚印,回头看着自己在雪地里留下的印迹,心里美滋滋的,甚至还要评价一番看谁踩得更直、更齐,全然不顾棉鞋上沾满了厚厚的积雪。
雪天最爱玩的还是那种在冰上能自己用手滑动的简易雪爬犁,说是爬犁,其实就是爸爸用一些长方形的木板拼凑起来的木架,刚好能坐下我们一个小孩子(腿要盘坐在上面),在木架的下面左右等距离地方再垫高一块,用一根或两根铁棍固定在下面,与冰雪接触面就会减少摩擦阻力而加快滑行的速度。我们坐在木板的上面,两手再各拿一个小铁棍或是小勾勾,作为前进时的动力辅助工具,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滑冰雪爬犁,也是我们北方孩子冬天里最常见的一种冬季玩具。
到了冬天,我们就会选择一个空旷的地方,将水浇上去,形成一个天然的“溜冰场”,上面会聚集很多的同龄孩子,大家拿着各种自制的滑雪工具,在雪地里痛快地玩耍,我碰你一下,你撞我一把,叫喊声、嬉笑声此起彼伏,一声高过一声,一浪胜过一浪,那里就是我们孩子们快乐的乐园,也是我们童年最值得回忆的场景。
那些没有滑雪工具的孩子们也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你拉着我,我扯着你,有的拉住另一个人的后衣襟蹲在冰上,前面的人用力跑着一步一滑,后面的人随着滑,大家开心地合不拢嘴。还有的两人跑着中间拉着一人蹲在冰上,有时大家一不小心会一起滑倒在冰上,那快乐的笑声就又会响起,你怨我跑得快,我怪你没跟上,打打闹闹的爬起来弹弹身上的冰雪,再继续。也有一群自娱自乐的人,他们在冰雪上快速的跑几步,然后随着惯性滑出,在滑动的过程中还要张开双手来掌握平衡,有时速度快得惊人,让旁观者着实为他捏了一把汗。
在冰上玩得过瘾后,大家还会一起动手堆个大雪人。手捧一团雪,然后轻轻地放到雪地里滚动,雪儿会不停地紧粘在上面,雪球越来越大,最后,大家一起推着雪球,直至每个人筋疲力尽。诺大的雪球就用作雪人的身体,雪人的头部还需精心制作一番。寻找一片洁白的雪,让雪人的脸蛋更白皙,然后用黑色的石块给雪人做一双大眼睛,找来一根胡萝卜给雪人做一个红嘴唇,成型后的雪人笑哈哈地端坐在雪中,爱美的女孩子还会给雪人的脖子上围上一条红色的围巾或给“他”戴上一顶帽子……
那个时候的寒假作业相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少很多,只记得每当一放假作业很快就能完成,剩余的时间大都是在玩耍中度过的。现在的孩子压力真的很大,沉重的学业让他们缺失了很多童年的乐趣。
来南方很多年了,冬季里下大雪的情景有过几次,可还没有来得及去感受就已经融化了,没有了孩童时的快乐与期盼。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小时候大伙儿聚在一起打场雪仗、堆个雪人的快乐时光真是耐人寻味。前几天,杭城的上空飘起了小雪花,再次点燃了我童年深处的记忆,想起那时与雪无比亲近的快乐与放松,我有点冲动,看着窗外飘舞的雪花,抖抖精神,投身到其中,去体验那久违的雪趣,感受记忆里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