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节约意识融入决策中

  

  节约既是一种行为习惯,也是一项行为准则。节约意识产生的外部因素在于资源有限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都需要一定资源的支撑,而环境中的资源多数都处于稀缺状态,为此,就需要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合理规划,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节约意识产生的内部因素,则来源于自我意识抑制欲望的意志行为。每个人都有许多欲望,而作为追求有意义生活的个体,需要对不同的欲望予以选择,通过意志行动克制与自我价值观念或长期目标背离的欲求。总之,节约意识既是一个社会规范提倡的行为准则,也是个人或组织在环境中进行最优化决策的结果,同时也体现出个人作为积极生命体对自我决定的追求。
  节约的对象是资源,因此在节约行为之中首先就要对何为资源进行界定。通常理解的资源主要是物质资源,如日常生活中对水、电的节约。对物质资源的节约是节约意识最普遍的体现方式,也正是因为节约对象的“有形”而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节约的意识,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个人或者组织都应在意识到存在节约的可能时减少资源浪费。比如,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时关闭电灯。自觉的节约行为应该融入自我意识之中,成为每个人默认的行为准则,在此过程中既需要组织规则的奖惩,也需要个人不断提高节约的意识。其次,节约意识还体现在面对现状积极主动地寻找减少资源使用的方式。比如,在办公装修时是否可以通过简单改装实现自然采光。主动的节约行为需要每个人升华自觉的节约意识,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寻找节约的方式,将个人的行为从被动适应现实转变为主动地改变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节约资源的潜力。
  与此同时,时间、人力等无形存在也是资源,而且在一定环境下其重要性可以超越有形的物质资源。但是由于其不存在有形的载体,而且难以量化,因此经常被人们所忽视。对于无形资源的节约也应融入到组织和个人的决策之中,如果方法得当,同样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比如,在业务处理中如果可以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时间和人力投入,对于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将会产生积极影响。又如,通过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激发其对工作的内在认同和追求,将可以有效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失,从而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节约效果的达成并非只是单向降低成本,很多时候,为达成减少资源使用的最终效果,在前期将会需要投入一定成本。或者说,决策是否产生节约的效果应基于长期和整体的角度,而非单纯考虑在短期内对部分利益的影响。
  对于组织和个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节约意识都应融入决策之中,成为一项自觉的行为选择。节约的资源不仅包括有形的水、电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时间、人力等无形资源。通过节约的行为,将会减少资源的使用,不仅是提高组织竞争力的方式,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节约行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只有每个人在日常决策中时时关注节约,才可以有效实现效益提高和效率优化。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