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我们这代人的非洲印记

  

  5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非洲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对于中国人来说,遥远的非洲在当今时代却似乎显得与我们特别的“亲近”。
  对于非洲的印象,从记事起就把她和“贫穷、落后、战乱、疾病”联系在一起。直到初中以后,听到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才知道在南部非洲彩虹国度还有曼德拉这样伟大的人。从此,开始尝试去了解这个陌生的大陆,慢慢了解下来,才渐渐明白,为什么中国国家总理的到访会赢得如此高规格的礼遇。
  非洲的贫穷落后、战乱疾病与旧社会中国是何等的相似,同样是军阀割据混战;同样是遭受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和统治,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感同身受。在西方抛弃非洲的时候,新中国的奠基人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的论述,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看到希望。
  在这样的背景下,1970年,并不富裕的中国开始援建坦赞铁路,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外派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6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至今,坦赞铁路还是中国对外最大的援建项目之一。坦赞铁路建成通车后,联大通过了2758号决议上,毛泽东笑称是“非洲的朋友们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过去“贫穷、落后、战乱的非洲”变成了现在“充满希望的大陆”。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一如既往地加强与非洲的经贸和文化联系,每一次中国领导的出访都会伴随着西方质疑的目光和酸溜溜的评价。
  中国作为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一方面需要新兴市场来消化庞大的资金储备,减轻国内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的过剩产能也逼迫走向非洲这样的新兴市场。而非洲刚好缺钱更缺基础设施。就如同温度会从高的地方像低的地方转移,这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情。当中国面对西方的指责时,中国应当有强大的自信心面对这样的指责,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诉西方,中国就是以中国和非洲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合作。此次,李克强访问非洲四国,在现有中国国力大增的情况下,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是中国发展到此时这个阶段的必然现象。由于在地理距离上的隔绝,使得西方在质疑中国对非合作是“新殖民主义”的说法显得很苍白,也站不住脚,更是“侮辱”了非洲人的智慧。
  愿中非合作,互利双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