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需要正能量

  

  在现代人的及时通讯工具中,微信可以说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微信有超6亿的用户,其中约4亿活跃用户,是当前中国使用人数最多、活跃度最高的移动即时通信工具。在微信带着它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时,它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借助这样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我们发现它除了让朋友之间可以亲密的互动外,也着实成了一个“谣言”的滋生地,一些不实的传言和一些无聊的欺骗信息随着大家的顺手转发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有时候伤害了朋友间的感情,甚至会对社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近来,微信的朋友圈谣言可谓一波接着一波,大家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互相转发,比如说:一条称“不法人员借人口普查,用涂有迷药的表格纸迷晕居民后作案,并把家里小孩拐走”的信息遭市民大量转发,对此事有记者向北京世纪坛医院麻醉科赵主任问询,回答竟是:“这不可能,要是有这种药,我们可省事儿了!”;再比如说在微信圈流传甚久的一条关于“汇1分钱整倒骗子”的热帖,讲的是一个位银行职工收到一条诈骗短信后决定整整骗子,于是利用手机银行向骗子提供的账号多次汇款1分钱,采用对方扣手续费的方式转账而使得对方损失惨重的事情。而事实是这样的,在记者采访了工、农、中、建等多家银行后了解到,每次汇款一分钱可以操作,但是手续费是“谁发起谁支付”,这就说明了传言中让骗子付手续费是不可能的;另外,不细心的网友都发现了,自己的朋友圈被越来越多的代购刷了屏,每天一大堆的衣服鞋子化妆品,每个人都强调自己的货是正品,但是其实真假难辨,而且假货居多,常常听身边朋友抱怨,又从哪位朋友那里代购了面膜,结果用用还是假的,但是又碍于面子不好发作自己非常生气。
  类似这些传言和虚假代购还有很多很多,多数是利用了广大市民的好奇心和同情心骗取点击和转发,很多热帖中涉及拐卖儿童、杀人放火、恐怖袭击等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往往用严厉的措辞和激昂的情绪来鼓动群众,一般情况下,人们是不会主动去调查事件真伪,也没有仔细思考是否该说法以偏概全、断章取义,都是先转发了再说,等到事后一波又一波的辟谣传来,又会引起群众大量的吐槽。
  那我们是否该从自身做起,不要再让谣言污染了朋友圈呢?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想成为谣言的受害者,首先就不要充当谣言的传播者。朋友圈理应传递的是正能量,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做到不以讹传讹,遇到不明信息要遏制传播,遇到有营养的好帖子我们要给点个赞。请大家珍惜给你点赞的朋友们,最近,朋友圈里不是流行这样一句话“你永远都不知道你的哪位好友会成为下一个代购”,不想被虚假的代购充斥你的朋友圈,不想被无聊的求点赞考验你的耐心,不想被各种方式营销号刷屏,那么,就从你我做起,不造谣,不传谣,让谣言止于智者,别让“微信”成了“伪信”,还我们一个干净的积极向上的朋友圈。■史晓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