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法”当作为

  

  “某某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员工”“某某在这个问题上想法很独特”,我们在工作中常会听到类似评价,言语中透露着肯定。“想法”只有成为“作为”,才会让人信服。这种肯定并非来自评价者的一厢喜好,也不是靠夸夸其谈就可得来的,而是以结果为根据———该员工的见解、想法实施有效,解决了问题,创造了价值。
  “有想法的人”,是通俗的讲法,即有见地、思虑到位、敢于开拓创新的智慧型人才。忠于职守是一名合格员工的基本要求,而这种“有想法”则是员工脱颖而出的专有技能,他们将智慧施展于所辖领域,革新时弊,开拓局面,实现工作井然有序。对于企业而言,他们是战略决策执行到位的保证,是企业活力的基石,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财富。
  追根溯源,这种智慧是个人修为和外部环境影响的综合表现,既与员工勤学习、勤思考的习性密不可分,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前辈的引导。要实现员工智慧向公司财富的转变,一方面需要个人提升综合技能,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智慧的载体,培育适宜的土壤。
  首先,营造“效率至上”的用人环境。企业靠严谨的制度、科学的奖惩、严格的落实,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员工乐于“有想法”,已有的“想法”皆有用武之地,实现“谋者有其位”,人员“能上能下”常态化。同时,革除裙带诟病,摒弃“大佬”思维,使广大员工感受到一个轻松、积极的工作环境,不受消极情绪的羁绊,卯足劲往前赶。
  其次,做好“帮扶”与“尊老”。企业老员工资历丰富,是已有格局的建立者;而中青年员工思维更加活跃,冲劲更足,是“想法”的相对集中体。新“想法”付诸行动,会不可避免与已有格局产生冲突,这是一种新旧更替的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揣度,但彼此需要端正角色。老员工应该发挥前辈传统,以豁达的心态对待“新想法”,当让则让,该扶则扶,做好“铺路者”;中青年员工则应以谦虚的心态付诸“新想法”,尊重老同志,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礼让老同志,做好“接班者”。
  再次,不断修身武装头脑。智慧来自于不断的自我修养,员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会凭空增加,需要主动地强化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能拘泥于已有之成绩,局限于当下之范畴,而应放眼大局,经常把个人换位置身于更广一层的情境,提升认知的高度和前瞻度。
  需要指出的是,现实中还存在一种“牢骚类”的想法,一些员工对现实提出种种问题,但不会提出解决措施,只做观众,不做演员。这不属于智慧,而是一种浮躁、低能的表现,要么能力欠缺,不能胜任,要么缺乏开拓新局面的魄力,导致工作无起色,形式主义蔓延。我们应摒弃这种行为,教育该类员工,甚至更换关键岗位人员。
  有了适宜的平台,员工的智慧将成为企业财富的不竭动力。当下,恒逸“五五”规划已经开始实施,执行效果如何,人力资源优化是关键。公司高层已经多次强调人才建设和中青年队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而最新的组织架构调整也明确了这一点,说明该项工作已经在路上,而且力度只增不减。对于“有想法”的员工而言,这是一个福音———当下正是可大有作为之时;而对于恒逸,这也是一件幸事———更多的员工智慧将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财富。认识到这一点,员工和公司离各自目标必将更近一步。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