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这件事

    旁人闲聊,听到一句“哈哈,那你请我吃饭啦!”由此联想,估计还得喝酒,好酒好菜招待,哎,现在请吃饭可能连饭都不吃了,只是吃菜喝酒。

    说起吃饭,想起一件寒碜的往事。八十年代的某个热天,父母上班不在家,发小在我家玩,他家也没有人于是在我家吃饭。那天中饭只有一盘酸菜和米饭。晚上我跟妈妈说了,妈妈说其实还有一块腊肉,可是我也不会做啊。

    后来上大学,吃饭一般是一块方方正正的四两,在长方形的大铝盘里,食堂大师傅拿饭铲,横竖划几下,标标准准的四两。女生吃得少,只要二两,也可以再细分一下,偶尔有要三两,或者一两的也有,师傅皱皱眉,还要再划一下,目测误差也不超过百分之五。那个时候,学校是发粮票的,在外面吃东西以前是需要粮票的,后来也不那么严格了,没有粮票价格会略高一点。经常有挎一篮子鸡蛋的孃孃到宿舍里来,吆喝着粮票换鸡蛋,至于一斤能换几个已经全然不记得了。毕业的时候,一两面条好像已经涨到一角三分,四两面条要五角钱。

    毕业没有几年就结婚了,刚结婚那会儿我还用粮本买过米和油,好像没过多久,粮本就用不上了,国营粮店都关门了,菜市场都有米卖。再往后,有超市了,超市里面有很贵的进口大米,再也听不到粮店里面抱怨吃早稻米的话了。

    我没有经历过饥饿年代,但我经历过粮票、布票、肉票、糖票、自行车票、电视机票的年代,我见识过父辈们全年无休,每周工作六天,星期天要参加义务劳动和政治学习。他们是毫无愧色的穿补丁衣服的那代中国人,一辈子吃了两辈子的苦。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的饭量一直比我大得多,但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饭量是越来越小了。老人家有时还很执拗的不肯吃饭,老婆就像哄小孩一样哄他:爸爸,你要吃饭,不然就没有力气,你要听话哦……

    经历过饥饿年代的人会把饭看得很神圣。曾经在北方的一家企业工作,食堂饭菜是可以按需再要的,吃饱为止。垃圾桶里如果发现了丢弃的米饭和馒头,总经理就会大发雷霆,声明一次浪费罚款记过,两次开除;菜不好吃可以倒掉,主食吃不了你就不要打,打了却要倒掉是思想品质有问题。我以为最朴素的思想是——民以食为天,糟践粮食等同于对天不敬。

    当过爸妈的都知道,给小宝宝喂饭还挺费事的,吃饭的不急喂饭的急。儿子小时候每次喂饭都要折腾一小时,现在我还记得他奶奶端着饭碗赶着小屁孩后面喂饭的样子。有次老婆委屈的说,咱家的孩子吃得太一般了,别人家的孩子吃这吃那,要不星期天我们去菜市场买点好菜改善一下吧。到了周末,我们忙活了一上午,做了满满一大桌子菜,记得有大虾什么的,老婆欣喜的对儿子说,宝贝你想吃点啥?儿子稚气的回答差点让她气晕过去——妈妈,我想吃方便面。

    我挺羡慕一直对吃饭抱有热情的人,不虚伪不造作,一顿下来满面红光,美中不足就是体型可能会对不起观众,颇有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之气概(别人背他不动)。

    忽然想到关于吃饭的禅机对话,甲居士说:吃饭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什么人一起吃。乙居士说:有道理,不过和什么人一起吃饭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什么心情吃饭!一个乞丐插嘴道:什么心情吃饭不重要,还是吃什么更重要!终点又回到了起点,食也好,人也好,若是住相生心,吃饭就不再是吃饭了,心不生杂念,方能自然而然的感受每一口饭食的甘美,吃饭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毛志雄)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ICP备050850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