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团

    晨起,窗外飘着细雨。清明前的艾草最为鲜嫩。我和妈妈起了个大早,踩着露水往野地里去。晨雾还未散尽,远远望去,田埂上浮着一层青白色的薄烟。艾草生命力顽强,河滩边、荒地里、田垄上,处处可见。但要寻那最嫩的,还得往人迹罕至处走。我拨开一丛芦苇,眼前忽地现出一片艾草,约莫半尺高,叶片背面覆着细密的银白色绒毛,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蹲下身来,食指与拇指轻轻捏住艾草的茎秆,往上一提,“啪”的一声脆响,茎秆便断了。断口处渗出青绿色的汁液,沾在指尖,凉丝丝的。这汁液转眼就氧化成深褐色,在皮肤上留下难以洗脱的印记——这是“采艾人”特有的徽章。

    咸菜从陶瓮里取出,还带着琥珀色的卤汁。在清水里浸泡两刻钟后,挤干切碎,拌上新鲜的春笋丁和肉末。豆腐干要选五香味的,切成绿豆大小的颗粒。热锅里下一勺猪油,先将笋丁和肉末煸香,再下咸菜和豆腐干,最后淋几滴料酒。灶台上的白瓷碗里,馅料泛着油光,咸香中混着笋的鲜甜。

    糯米粉倒在盆里,堆成雪山模样。煮沸的艾草汁缓缓浇下,用木筷搅动时,白雾腾起,裹着艾草的清香。待不烫手了,便下手揉面。面团起初粘手,渐渐就变得柔韧,最后成了个青玉似的圆球,表面泛着柔和的光泽。取一团面,在掌心按成窝头状,馅料不能贪多,舀半勺刚好。收口最考验手艺,拇指把面皮往上推,食指往下压,转着圈收口。母亲包的青团浑圆如珠,我的总是歪着脖子,倒像羞怯的村姑。

    竹蒸笼垫上新鲜的桑叶,青团间隔两指摆放。水沸后上锅,旺火蒸十二分钟。揭盖时,满屋白雾,那些青团仿佛活了过来,表皮晶莹透亮,隐约透出内里深色的馅料。桑叶的清香混着艾草的气息,在灶间萦绕不散。

    顾不得烫,先拈一个。咬破皮的瞬间,咸菜的酸香便涌出来,接着是笋丁的脆嫩,豆腐干的醇厚。艾草的清苦恰到好处地中和了油腻,猪油的香气则悄悄攀上舌尖。这般滋味,超市的速冻青团怎能相比?(王楚楚)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ICP备050850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