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叫“曼德拉”

  

  曼德拉说:“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对曼德拉最直观的认知是在一篇英语课文中。这篇文章引用了曼德拉说的这么一段话:“我们被置于这样一个境地:要么我们被迫接受低人一等的现实,要么跟政府作斗争。我们选择向法律进攻。我们先以和平方式来反抗那些法律,而当这种方式也得不到允许时,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决定用暴力反抗暴力。”
  这段话多多少少地煽动了年少气盛的我们对于教室装置摄像头的反抗。那时候,我们认为挣破束缚自己的牢笼最直接的表达就是挣脱父母之爱的包围、挣脱学校对学生一言一行的监视。那时候的我们不知道多少年之后大部分人都会成为房奴,不知道大部分人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却自愿身陷囹圄。因为我们都以为,只要考上名校,一切都会改变。当然,“摄像头事件”之后的很多年,我选择了法学专业,怀着用法律维护正义的理想,怀着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梦想,被现实凌迟。
  同样在那篇课文里,伊莱亚斯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描述了他对曼德拉的了解。他说:“纳尔逊·曼德拉给予我帮助的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日子。他告诉我应当如何获取所需证件以便在约翰内斯堡立住脚。我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了希望……”答案呼之欲出,曼德拉之所以成为一种“精神”,是因为他让年轻人充满希望,他是一个标志,他代表了历经千辛万苦、南非人民用生命作为代价所换来的政治转型。
  这个国家却让年轻人看不到希望,至少目所能及的未来,大部分人将会面临同样的困难。它虽然和平却暗流涌动,看似富得流油却路有饿殍,宣扬法制却道德崩坏。自古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普通家庭一辈子都在为房子和车子奔波。20多岁最应该放任自己追求梦想的年纪,周身缠绕自己的魔咒却是“买房”。
  但无论如何,我们最应该相信的不是某个人改变世界的力量,而是一种精神所能带来的巨大改变,这种精神是坚持、勇敢、睿智、豁达的人格魅力。换言之,虽然现实荆棘遍布,却依然相信未来的美好,并为这种美好的未来竭尽全力地奋斗,迎接人生巅峰。如同27年后走出囚室的曼德拉,将怨恨和痛苦留在身后,用“残留的躯壳”,去迎接他的人生辉煌。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