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张被称为“现代美国”的照片被热传。这张由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道格·米尔斯在推特上发布的照片,背景事件与内容事件都让旁观者惊心动魄。也就是这张照片,像着了魔力,顿时流行起了一个时代新词“低头族”。
“低头族”,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与snub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公交车上、地铁里、人行横道上、排队、餐桌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不可否认,传说中的“低头族”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年轻一代的我们也置身其中。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3G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低下头,游离在小小屏幕中的虚拟世界里。正如小说《手机》的作者刘震云所说:“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对手机的依赖使我们忽略了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手机里的众声喧哗与手机外的众生沉默,反差强烈。可能谁都有过因为玩手机将别人或被别人晾在一边的经历。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公交车上、地铁里、人行横道上、排队、餐桌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甚至驾车时低头的我们,错过了什么?
前不久,一名湖北十堰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却不幸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深坑不幸身亡。南京一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低头专注看手机,连火车鸣笛声都没听到,行驶过来的火车贴身而过,男子受惊倒地,幸好没有受伤。这次事故也导致火车被逼停,在现场停留了18分钟。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危险的后果。
西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勒·海曼在《应用认知心理学》的文章中曾提出“非注意盲视”现象,也就是现在所定义的“低头族”,通俗化说来就是“看手机的‘盲人’”。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还有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主人公拉杰和女友第一次约会时,两人都羞于言谈,场面尴尬。最终,两人选择在图书馆里面对面,用手机上的社交软件相互发信息进行交流。这个现象已经从电视剧剧情延伸到了社会生活中,年轻一代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
新型社交媒体与移动终端紧密结合,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被急剧缩短。在经典的“六度空间”理论中,你与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但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3G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普及,你与奥巴马的距离仅仅是一个推特账号。可想而知,移动网络和终端软硬件的发展正史无前例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生活习惯。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年轻的我们,大多数的时间被工作、应酬、聚会所占据,剩下的只有零散的时间。而移动终端上碎片化的信息刚好满足了我们的这一需求。其社交功能满足了我们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愿望,也为自我展示提供了最佳的平台。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希望有一天,我们都能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始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