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思索什么

  

  买票、游览、坐船、拍照、吃饭……在鲁镇的出口,竟意外见到了鲁迅先生的铜像,如同印象中的一样,浓郁的胡须,有神的双眼,瘦俏的面颊,半锁的眉头,先生侧坐在藤椅上,面朝游人,右手夹着烟斗,似乎是在思索,他的背后是一条静静的小河,河水平静,偶有乌篷船荡过,激起一条条涟漪,很快就归于如初。
  我不禁很好奇鲁迅先生在思索什么,是鲁镇惨淡的经营吗?鲁镇,这个由先生杜撰出来,政府大兴土木建立起来的镇子,结合了柯岩原有的景点、地貌,融入了当地文化,试图向世人呈现先生笔下鲁镇人的生活百态。从游人的角度,鲁镇风景并不差,但从经营的角度看,稀稀疏疏的游人与偌大的景点并不相称,与同类景点(如宋城)火爆的场景相比,冷清的有些可怜。同样是打文化牌,为何差距如此大,应该与文化是否被良性运作有关。
  鲁镇在文化运作上似乎有些死板,呈现更多的只是文化的形式,就如同一个个民俗博物馆,而不是民俗集市。比如,同样是人物展现,宋城会将各种传统人物跟游客做游戏,使游客置身其中,给游客各种惊喜。鲁镇中的人物,除了人物扮相在大街上游荡,几乎无其他作用。又比如,同样是艺术的展现,宋城将历史题材故事和民间传说结合,利用唯美的灯光、震撼的音效、美貌的演员、别出心裁的舞蹈,编排出盛演不衰的舞剧;鲁镇只是孤零零的树立一座戏台,演员有气无力地唱几句。可以说,如果不能让文化“活”起来,文化就很难产生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当下,全国各地都在深挖文化旅游资源,竞争愈演愈烈,走在前面的鲁镇如果想走在前列,运作模式有必要转变,将文化博物馆转变成文化集市,在这里,游客是顾客,随心挑选文化商品,既能打闹嬉戏,也可以陶冶情操,兼顾经济效益和文化的继承。
  不知道鲁迅先生是不是在思索这些,如果不是,难道是在思索阿Q、假洋鬼子、革命党人的去向?当年阿Q为了吃饱肚子四处给人打工,最后还被砍了头,落得凄惨下场。小人物一个,但他不知道的是,世人对他的推崇产生的价值,远大于他本人的贡献。物质方面,未庄的居民住着整齐规划的花园式楼房,享受着政府推销阿Q名片后提供的各类优厚福利。一个活着时无法填饱肚子的人,死后却养活着这么些人,不知道是否是他临死画的那个圈起了作用,也不知道他在另一个世界知道这事后,会不会很不甘心的骂一句“妈妈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工薪阶层,不过现在的名字是“要保持淡定的心态和强大的内心”,成为安慰他人或者自我安慰的惯用话语。假洋鬼子的同伴们陆续回国,也有一个时髦的名字“海龟”,这个队伍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良莠不齐。革命党人已经不再革政权的命了,但他们不会停止战斗,现在转型为改革派,向不平等、不合理的制度开刀,革某些利益集团的命,实现“三民主义”信仰中“民生”最后一个使命。
  这或许也不是鲁迅先生思索的内容,先生究竟在思索什么,我想没有人会知道,可能是过去的事情,也可能是今后的事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先生是一名忧国忧民的批判家,他思索的不会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类。其实,我们也没必要去探知究竟,只是在行为处事时,多行正义,那么,我们就离先生的思想越来越近,不然,会渐行渐远,甚至成为被他思索的对象。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