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习总书记首提“新常态”,所谓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告别以耗费人口、资源、环境红利的暴利高增长,逐步淘汰粗放生产的旧常态,转变为以中低经济增速元素发力,高价值经济元素成主导的稳增长、调结构和创新发展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自主转型,自我革新,做出战略性调整。
当前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新常态下,企业必须根据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细化分解实施。战略发展方向的确定必须适应新常态,发展目标应以有质量、有效益为目标,发展动力应优先考虑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赢得战略上的主动。
那么新常态下企业究竟如何发展,管理如何转型,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企业由成本推动型发展向市场倒逼式发展转变
基于新常态的认识,政府将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把高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直接目标,也不大可能通过强刺激政策实现高增长率,但对发展质量却十分看重。因此企业今后不能要求太高的增长率,务必保持企业发展正常速度的心态,不能一味地追求企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盲目地以扩大产能为发展模式,遵循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积极地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不能完全靠借钱保持企业发展、获利,只有以质量效益为基础,才能做强做大。
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都有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这要求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要由单向成本推动型发展向双向市场倒逼式发展转变。这里所说的单向成本推动型发展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根据终端市场需求,组织各种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忽视上游生产资料的变化,这种方式很容易因为上游情况的变化影响下游市场的开拓,造成效率低下、风险增大。而市场倒逼式发展就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要看上下游双向市场的变化,寻求两个市场之间的动态盈利空间,根据整体市场格局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情况,灵活调整生产经营活动。
两种发展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成本推动型发展模式是单向决策,可能在短缺经济周期、下游市场有利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收益,但是在过剩经济周期下,将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市场倒逼式发展是一种区间决策,在一个时期内区间发展,可能会丧失上行突破区间的超预期发展机会,同时回避了突破下行区间的发展失速风险和隐患,以持续性、稳定性发展为核心,积少成多,避免大起大落。总体受控,是区间发展的本质追求,也就是抱着平常心实现常态化发展,这更符合新常态的环境。
二、企业由横向联盟发展向纵向产业链协同发展转变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横向联盟发展有助于形成价格联盟,获得竞争优势。新常态下,自由贸易程度提高,市场参与者增加,市场将更加公开、透明,充分市场环境下价格联盟将不可持续。因此,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间横向联盟发展格局在新常态下将会打破,联盟间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反过来会成为竞争对手。在此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有必要尽早向纵向产业链协同发展转变,扩大与产业链条间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合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展赢得空间。
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纵向产业链之间的信息渠道、物流通道更为高效、便捷,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协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产业链衔接环节存在提升效率的增值空间,可以通过产业链无缝衔接共同挖掘,实现多赢。而且产业链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间相互协同,优势互补,扩展了市场环境下的腾挪空间,可以增强各自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可以说,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向纵向产业链协同发展转型,具有长期稳定发展的功效。
三、企业从构建动态价格传导机制向运营创新转型
新常态下,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活力增强,促进了商品弹性的增加,引发价格变动的因素不断增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在经营活动中,应完善价格分析和预警机制,提高对价格波动的分析决策能力,科学预见并指导生产经营活动,避免价格不合理波动给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带来的外在损失。
以消费市场为导向。市场在不停变化,企业的行为、判断、战略路径要随之变化。新常态下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面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首要的在于抢抓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机遇,以消费市场为中心,以消费客户为导向。比如常规算法,一家企业若保住5%的稳定消费者,那该企业的利润至少会增加25%。因此,企业的落脚点也应在于使消费者满意,只有掌握了“消费者满意”这个原动力,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企业要以消费市场为导向,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引导消费者的积极参与。
同时要结合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密切关注上下游产品的变化和传导,深入分析国内外市场相关商品的供求、进出口、成本和价格情况,做好主要相关商品的价格监测分析和预警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影响价格变化的苗头、倾向和趋势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生产经营活动,顺畅传导上下游的价格。在价格传导迟滞、扭曲和不确定的情况下,要积极运用货币市场、商品市场的一些金融工具,制定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案,对冲价格传导失灵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的部分风险。
四、增强产品科技含量向技术创新转型
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有了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时机。总体上看,在去产能化、去污染化的外部政策环境下,高耗能、低价格倾销式恶劣竞争态势将得到遏制,追求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生存环境将得到改善,有了技术革新、管理创新难得的清静环境。
以创新为核心能力。新常态经济的发展动力是创新驱动。为适应新常态,企业应该有一种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根据自己的产品,根据技术进步程度,就能够占领市场。按彼得·德罗克的理论,创新可包括产品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社会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指产品或服务的创新,这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产品创新,对于服务行业而言,主要是服务创新;管理的创新指制造产品与服务,并且将它们推出上市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与活动的创新。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最好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往往因环境情况和被管理者的改变而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管理创新。社会的创新指消费者行为和价值的创新。以多种新式的创新去迎接市场的挑战乃至起到引领市场的作用,靠企业自身的能力和活力取得竞争的优势,这才是企业发展所需要健康新常态。
但是经济从旧常态转变为新常态,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转型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因此还要在企业的管理机制上下功夫,重点是做好两点。
一是重塑与新常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战略规划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统一高效的决策机制。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但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发展目标始终统一在有质量有效益发展上,当质量发展和效益发展不能兼顾时,要从源头寻找原因,理清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保持定力,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集中资源解决主要矛盾问题,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是构建灵活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员工的积极性。制定具有弹性空间的考核目标,留有余地,业绩考核时,要分清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业绩构成的原因,区别市场环境因素和主观努力业绩之间的关系,避免刚性约束机制影响员工努力的积极性,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在新常态下转型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