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内外视野 拓宽产学研思路

  

———访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培训班恒逸学员
  编者按:当前,我国纺织化纤产业发展进入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企业发展压力和挑战持续增加。11月12日,第二期“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培训班”圆满结束,参加培训的7名恒逸学员均获得了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和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培训证书。
  为适应新形势,推动行业“三品”战略的实施和产业链原始创新,建设学习型服务型企业,恒逸又将如何在新常态下促进公司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为此,本报记者日前特对参加此次培训的恒逸石化副董事长、副总裁邱奕博,恒逸石化副总裁、投资总监倪德锋,恒逸石化营销采购中心副总经理邱建军,恒逸聚合物公司副总经理吴忠亮,恒逸高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助理曹雪桉等公司领导作了访谈。
  记者:邱董,您好!作为一名“新生代”高层管理人员,您如何看待“产业链延伸探索与互动”问题?在未来的几年里,恒逸需要和将打造出一支什么样的管理团队?
  邱奕博:公司自1994年成立至今,一直专注主业,坚持产业链一体化,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公司经历了纺织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精对苯二甲酸(PTA)和聚酯纤维的制造商。随着公司产业链不断延伸,慢慢显现了涤纶、锦纶双产业链的优势。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于纺织品的需求也更多元化,传统的纺织行业势必需要延伸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毋庸置疑,从事什么行业,发展到必然的阶段之后,转型都是需求。
  当下,化纤行业不可避免面临金融化和证券化。资本市场的延伸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公司实现主业的资本循环,从而对主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再者,未来行业的趋势必然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互联网 + 石化”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能为公司获得更高的社会价值。
  从人力资源角度考虑,未来恒逸则更需要年富力强的管理精英与专业人才。一支富有活力、富有激情、富有创新性、富有积极性的管理团队,这支管理团队将朝着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方向提升。打造一支高效务实的职业化团队,这与公司人才战略的初衷是一致的。
  记者:倪总,您对恒逸的发展规划有深入的研究,可否为我们解读一下恒逸“石化+”战略思想?您是否赞同“纺织化纤生产企业需注重‘产学研’紧密合作”的观点?
  倪德锋:恒逸“石化+”战略思想是基于石化产业特征和面临形势提出的,众所周知石化产业是以重资产、高负债、强周期为主要特征,而当前石化行业正处于低谷复苏期,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的困难;从行业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经济持续下行、多个产业产能过剩、新经济等给石化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综合来看,石化产业特征和面临形势需要多元化组合平缓周期实现增长,因此我们提出了“石化+”战略思想。
  恒逸“石化+”战略内涵是:持续巩固和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创新投融资和产品运营方式,丰富和扩大金融股权投资,培育和壮大贸易和物流产业,力争用五年时间,初步形成“以石化产业为核心成熟业务,以石化贸易、石化物流和石化金融为新兴成长业务”的“石化+”战略布局,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努力把恒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石化产业集团。
  其中,石化产业是指以原油深加工为产业,形成从炼油、化工到化纤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形成文莱和中国两个市场、两个基地和两个中心。石化贸易是指以原油、油品、化工品为主要品种的期现相结合的交易活动,同时根据经营需要,也可涉及有色、黑色产业链和农产品交易活动。石化物流是指为石化产业提供运输、仓储、货代、结算等物流服务,通过多方合作,实现证券化,条件成熟后上市。石化金融不仅是指金融股权投资,如浙商银行,而且包含在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涉及的资本运作、金融工具应用以及金融产品使用,是广义金融。
  赞同上述观点。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化纤行业生产销售存在运输半径,运输成本也十分重要。公司处于化纤占全国比重50%市场的萧绍地区,有着产业集群的优势。公司借着产业协同和价值链整合思路,推动协同创新,即集群内企业为了创新的目的,在产品创新和/或流程创新过程中,与集群内其他相关创新主体(如供应商、客商、竞争对手、研究机构、政府组织、大学、中介服务机构等)之间通过技术合作、联合研发和信息沟通等多种创新合作形式所构成的正式与非正式关系的集合。通过利用互联网,工业企业生产分工更加专业和深入,协同制造成为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
  记者:邱总,通过此次培训课程的学习,结合我们企业实际,可以分享一下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产品开发的最新动向吗?在产品销售环节中,我们的售后服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提升?
  邱建军:锦纶、涤纶作为两大基础材料,市场潜力仍然巨大,关键在于应用领域的拓展。对于纤维材料的认识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纺织服装领域,未来产业用领域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目前一些新材料技术已打破了传统价值观念,如医疗领域的人造血管、肾脏等,相同材料可创造数百倍的价值。 (下转第2版)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恒逸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北路260号恒逸•南岸明珠大楼 邮箱:hyb@hengyi.com 邮编:311215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1106号